鷺江縱橫,山海壯麗。
走進位于翔安的時代高性能鋰電池項目建設現場,機器轟鳴聲此起彼伏,樁基施工點位上建設者們正全力以赴搶進度、趕工期,預計明年上半年將完成主體建設,達產后年產值將超400億元……驅車翔安,目光所及,新能源產業加速布局、新機場建設蓄勢待發、新城區高樓拔地而起、新經濟浪潮風起云涌——如今的翔安,處處迸發著蓬勃向上的發展活力。
使命如磐,初心篤定;砥礪奮進,再建新功。
建區22載,翔安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長報告”:地區生產總值從22.4億元躍升至948.56億元、增長41倍;財政總收入從1.17億元增至100.67億元、增長85倍。如今,翔安已形成了3條500億級產業鏈,成為全省最大的光電產業基地,連續5年入圍“中國工業百強區”,一躍成為廈門跨島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主力軍。
新時代新征程。牢記殷殷囑托,奮勇爭先前行。
一年來,翔安地區生產總值連續九個季度增速位居全市第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多項核心指標穩居全市前列,吸引廈門時代新能動力等百億級項目及其他簽約項目406個落地,總投資超1300億元。
科技創新立標桿。翔安創新實驗室研發的國內首個、全球第二款九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大腸埃希菌)獲批上市,打破國外產品長達十余年市場壟斷;嘉庚創新實驗室研發的氫能項目攻克綠氫混合制備難題,技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深化改革闖新路。位于翔安的廈門臨空經濟片區,戰略定位為“三區一門戶”(綜合改革試點承載區、環廈門灣科創原創區、兩岸融合發展先行區、新發展格局節點城市門戶)。依托片區高密度的科研資源,重點瞄準科技創新從0~1的轉化環節,從1~100的中試環節,打造我國東南沿海科創高地。
城鄉融合謀新篇。作為廈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臨空經濟片區、同翔高新城、軌道交通指揮部和港口指揮部等4個重大片區都集中落子翔安,以片區聯動激活區域發展新動能;開出全市首張3.0房票,30天完成廈門時代新能動力、廈大翔南項目征收任務,土地征收2452畝,以制度創新破解征拆難題;以歐厝社區治理實踐入手,在“破”與“立”之間尋找出了一條科學的城中村現代化治理之道;以藝匠小鎮、都市田園美麗經濟為抓手,提振鄉村振興發展。
優化民生提品質。一年來,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廈金大橋(廈門段)、地鐵4號線等重大的民生工程加速建設,城區基礎設施持續完善;“閩地翔安”文旅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打造了7個“引客下鄉”重點村、9條農文旅精品線路,文旅融合發展成果豐碩;超110場各類演唱會、展會、賽事成功舉辦,帶動旅游總收入、接待游客人數分別同比增長30.01%、25.84%,精神文化生活愈加豐富。
感恩奮進、堅定信心。翔安持續深化拓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正以項目建設、要素保障、環境提升“三大攻堅戰”為抓手,依托“四核驅動”的產業優勢加速沖刺千億規模經濟強區,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征程中奮勇爭先。
一張藍圖繪到底,跨島發展勢如虹。
牢記囑托,勇當跨島發展排頭兵,持續深化拓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努力建設“改革開放引領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兩岸融合發展先行區”的翔安,正從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到社會治理創新等領域落實跨島發展戰略,越來越多的創新實踐讓翔安從追趕者成為領軍者。
科技創新 賦能發展新活力
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為區域發展賦能,提振新活力,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加快科創成果轉化,發展新質生產力。在翔安,從實驗室到生產線,時間節點正在縮短,成果產出正在加快——憑借“超級護眼、極致通透、暢快高刷”三大突破性技術,廈門天馬全新高端品牌“天工屏”打破傳統顯示局限;還有剛誕生的“飛創社”創新創業基地,正成為匯聚資源、孵化項目的“新搖籃”。
解放思想,拓寬視野,主動出擊,以創新思維主動把握行業大勢,在全球經濟浪潮中搶抓行業先機。
——轉出新高度
以科技為軸,加快實施先進制造業倍增計劃。深化四鏈融合,翔安推動16家企業“智改數轉網聯”,聯芯電路成為全國首家通過智能制造成熟度四級評估的芯片企業,ABB等3家企業入選全國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今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58.6%,較廈門市平均水平高出18.5個百分點,成為廈門市產業鏈韌性最強的區域之一。
——鏈出新優勢
以創新為核,持續激活產業發展強勁動能。1—8月,翔安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超277億元,同比增長11.9%,總量、增速均居全市前二;限上批發零售業銷售額完成2644.25億元,同比增長9.4%,增速全市第二;上半年,建筑業總產值達256.46億元,同比增長12.3%,排名全市第一,多產業協同發展的格局日益凸顯。
——創出新平臺
以載體為基,不斷夯實創新發展堅實支撐。翔安在已有21家國家級科研平臺、9家省級及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省級創新實驗室、39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基礎上,加快壯大“環廈大科技創新圈”,在臨空經濟片區布局200萬平方米產業母港,全省唯一的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內的海洋創新產業園(一期)項目加速推進,鷺江創新實驗室、集大海工裝備研究院掛牌成立。
改革開放 激發發展新動能
改革增活力,發展添動力。
位于翔安的廈門臨空經濟片區是廈門市全面落實綜合改革試點任務的重要承載區,片區率先全省探索“新型混合產業用地+成片綜合開發”,推行一宗地多項目的土地出讓新模式。目前,該模式已復制推廣至片區航城智慧港、綜合能源示范站、東山公建群綜合開發一期等各類產業及成片綜合開發項目,擬出讓約123.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216.6萬平方米。
社會救助“一件事”審批改革經驗入選省級專刊,推行嵌入式助企服務等51項改革創新培育項目,促進民營經濟發展“123”服務機制入選全國工商聯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改革熱度指數蟬聯全市第一。
改革不停歇,開放不止步。一年來,翔安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積極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全力配合廈門翔安國際機場、翔安港區泊位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強化對友達、冠捷等出口企業“走出去”的支持力度,1—8月翔安新設立外資企業148家,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23.8%,彰顯了改革開放的澎湃活力。
對臺融合,更是翔安的“特色牌”。日前,全省首個臺青社區融合創業街區正式揭牌,成就了兩岸人才合作的“新紐帶”;30個民間對臺交流陣地持續活躍;海翔碼頭拿下了進境水果和冰鮮水產品監管資質;還有150多場海峽兩岸文學論壇、非遺展演等活動輪番上演……翔安通過在陣地、渠道、氛圍建設三方面發力,全力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第一站”首選門戶。
城鄉融合 增進民生新福祉
區域協調發展邁大步,打造共同富裕新標桿。
“雙節期間不停工,輪班作業,保持關鍵線路和工序不停工,目前主體工程17棟主體結構已全部封頂,預計明年底交付使用。”大嶝公寓施工負責人說,作為廈門重點民生項目,該保障性住房作為翔安國際機場片區住房配套備受關注,其建設進度正是翔安推進城鄉融合、兌現民生承諾的生動縮影。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奮力創造高品質幸福生活高地。一年來,翔安注重把握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問題,始終把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放在全區建設的高度之上,全力推動片區建設提速,城鄉融合發展。
數據顯示,1—8月,翔安區完成土地簽約3403畝,完成總量位居全市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48.3億元,建安投資239.3億元,翔安以高效的項目要素保障為城鄉融合發展“保駕護航”。
從“出行便捷”到“環境煥新”,翔安民生福祉在細節處落地。交通網絡持續優化,地鐵3、4號線提升,民安大道、舫山北路開工,斷頭路逐步打通,群眾出行更加便捷;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通過深化“一村一路一田園”整治,歐厝、城場等12個城中村實現現代化治理。
如何讓城鄉距離越拉越近,作為一個整體來統籌謀劃安排?
——在翔安的“鄉村振興示范工程”項目西巖山片區,這里依托2252畝優質耕地資源,創新打造“生產+文旅”融合發展新樣板,讓市民在城中央感受田園活力,成為市民親近自然體驗農耕文化的“城市后花園”。
文化繁榮 文旅融合提升影響力
山海相望,歲月靜好。
觀覽“三個一好”題記,穿越歷史的時空,“艱苦奮斗、甘于奉獻、不怕犧牲”的英雄三島精神歷久彌新;追隨“四進馬塘”足跡,改革大潮生生不息,時光荏苒,曾經的馬塘村實現了由“瘦馬塘”向“富馬塘”,再到“美馬塘”的蛻變,成排整齊的小別墅、屋頂翹立的燕尾脊,詮釋著“艱苦奮斗、拼搏創新”的馬塘精神。
傳承“英雄三島精神”“馬塘精神”,發掘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依托獨特的自然稟賦,加速推進文旅融合,打造文化繁榮的新地標。
以文塑旅,守正創新——
注重傳統文化的道德滋養,大力傳承南音、拍胸舞等非遺技藝,培育全國首位臺胞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完成了18處文化遺產修繕。
以旅彰文,提質增效——
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奧體中心演唱會吸引超4萬名觀眾,國博中心的潮車、動漫、萌寵三大展會人山人海,兩大中心成為翔安乃至東南區域的文旅新地標。
周周有賽事,月月有活動,翔安文旅熱度貫穿全年,荻花洲、香山花海等文旅IP頻頻出圈,“和平精英賽”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如火如荼。
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文旅深度融合中實現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雙向奔赴。
據統計,今年“雙節”期間翔安共接待游客89.07萬人次,同比增長13.25%,旅游收入6.58億元,同比增長12.45%。這組數據的背后,是翔安對“循跡溯源、深挖富礦、講好故事”理念的堅守,也是兩種精神指引下,文旅融合結出的甜蜜果實。(福建日報記者 陳挺 通訊員 葉曉菲 郭俐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