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23日訊(閩南網記者 蘇毓茹)眼下正值候鳥南遷高峰,被譽為 “鳥中大熊貓” 的勺嘴鷸已陸續抵達泉州越冬。近日,在晉江圍頭灣,觀鳥愛好者發現勺嘴鷸的蹤跡,其中包括連續三年來越冬的勺嘴鷸“C8”,這標志著泉州灣濕地再度成為這一珍稀鳥類的重要“驛站”。


“鳥中大熊貓”勺嘴鷸現身圍頭灣(黃寶桐 攝)
勺嘴鷸,因其嘴基扁平像一把勺子而得名,目前全球數量僅有700只左右,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其遷徙路線為東亞至澳大利亞,在中國主要為旅鳥,部分為冬候鳥,一般春季和秋季途經中國。泉州晉江圍頭灣因地勢平坦開闊、既有灘涂又有沙地,且食物種類豐富,成為勺嘴鷸遷徙路線上的站點。
2018年以來,調查人員已多次在圍頭灣海域灘涂上記錄到勺嘴鷸。根據泉州市觀鳥學會的觀測記錄顯示,這些年勺嘴鷸在泉州的棲息行為也發生了顯著變化。泉州于2018年首次記錄到勺嘴鷸,但當時主要是作為勺嘴鷸南飛越冬的短暫停留地,它們在泉州歇腳、補充能量后,一般會繼續往南越冬。
直到2022年,首次記錄到勺嘴鷸在泉越冬。它們一般于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抵達圍頭灣,一直停留到次年4月。2023年,勺嘴鷸在泉州的越冬期為10月至次年5月。2024年開始,則出現了“提前抵達”現象。當年9月17日,觀鳥愛好者便監測到首只勺嘴鷸較往年提前約一個月出現在泉州,最終居留至2025年5月。“這都非常明確地證明,泉州已經從勺嘴鷸的‘短暫停歇地’轉變為長期停留的‘越冬地’。”泉州市觀鳥學會會長吳軻朝表示。
伴隨著棲息地質量改善,勺嘴鷸在泉州的種群數量也呈穩步上升趨勢。
2022年,泉州首次記錄到勺嘴鷸完整越冬時,監測到的數量從2只增至8只,創下當時歷年之最。2023年越冬期,圍頭灣單次記錄數量穩定在5只左右。2024年越冬同步調查顯示,圍頭灣區域單次觀測到9只勺嘴鷸,其中包括“C8”“7L”及“24”等3只帶有環志標志,而當年年末監測中更出現12只的高峰紀錄。
2025年1月的全國同步調查再傳捷報:泉州圍頭灣單次記錄到13只越冬勺嘴鷸,含3只環志個體,這一數據不僅刷新本地單次觀測紀錄,更使泉州勺嘴鷸種群占全球總數的比例進一步提升。
目前,晉江圍頭灣等區域已成為觀鳥熱點,吸引了多地愛好者前來“追鳥”。泉州市觀鳥學會提醒,為保護好圍頭灣這一候鳥棲息地,市民觀鳥時不要下到灘涂,觀鳥時必須與候鳥保持一定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