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2025年閩浙木拱廊橋聯合申遺推進會在周寧舉行。來自福建省周寧縣、屏南縣、壽寧縣、政和縣和浙江省泰順縣、慶元縣、景寧縣等七縣的相關工作人員、專家學者,就進一步深化木拱廊橋傳統營造技藝的傳承和傳播進行交流,共商廊橋聯合申遺推進工作。
本次推進會既是對木拱廊橋保護與傳承階段性成果的檢驗,也是對聯合申遺工作新階段的動員。會上,來自浙江省古建筑設計研究院、上海交大木建筑研究與設計中心等的專家學者,以文化遺產保護領域豐富經驗,為申遺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兩省七縣代表就木拱廊橋保護與申遺工作取得的經驗成效進行交流,探討下一步工作計劃。
閩浙兩省地緣相近、文脈相通,木拱廊橋更是共有的文化瑰寶,聯合保護、攜手申遺,是共識,更是行動。自2012年啟動申遺工作以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閩浙兩地在木拱廊橋的保護與傳承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24年12月,閩浙聯合申報的“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全球首例轉列項目,標志著千年技藝從“瀕危”開始走向“復興”;2024年,閩浙木拱廊橋再次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標志著申遺進程邁入新階段。
推進會現場還舉行了閩浙木拱廊橋聯合申遺輪值縣交接儀式,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成為下一任輪值縣。(福建日報見習記者 周佩青 通訊員 鄭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