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在朱子學與全球文明對話大會暨第四屆考亭論壇上,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蒙曼和與會嘉賓一起重溫了朱熹的名言:“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蒙曼表示,這句名言在今天可以對深化文明交流互鑒予以啟示。“每種文明有自己的理路和格局,最好的相處方式絕不是用一種文明取代一種文明,而是萬紫千紅總是春。這是世界文明最需要的態度,也是儒家文明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貢獻。”蒙曼說。
在談及朱子文化的跨文明交流時,蒙曼指出,朱子文化探討的絕非局限于中國人的議題,而是直指“人之為人”的根本命題。“但凡偉大的哲學思想,其思考的母題天然具備超越性與國際性,追問古往今來人類應該如何活動、如何做得更好,這絕非針對某一特定時空的局部解答。”
“哲人的思考旨在啟迪人類的自我認知,這份智慧之光理應跨越文明邊界,為全世界提供精神滋養。”在蒙曼看來,當下人類社會正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人工智能浪潮對人性本質的叩問,更凸顯了重溫先哲智慧的時代價值。
當前,福建進一步深化朱子文化歷史遺跡的傳承保護和活化利用工作,包括推進朱子文化走進學校和社區,這也引起了蒙曼的關注。
“所謂‘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從孩子開始,便是最好的‘慎終追遠’。”她闡釋道,祭祀先祖、紀念先哲的本質,絕非停留在香燭供品的物質層面,而在于讓思想精髓獲得代際傳承。“孩子是人生的基礎階段,如果在家庭和學校中能夠將朱子的思想傳承下去,那就是我們對古人最好的致敬。”蒙曼說。(福建日報記者 蔣豐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