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繼(廈門)智能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聚焦高壓組合電器研發制造。
繼施耐德電氣之后,日前,ABB公司對外宣布:與英偉達正式達成合作,加速開發吉瓦級下一代數據中心,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高效、可擴展的電力供應。
科技先鋒英偉達與輸配電行業國際巨頭先后攜手,不僅是為人工智能注入算力動能,而且揭示了傳統輸配電行業的發展新機遇。
在AI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數據中心作為算力的核心載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成為推動能源結構變革的關鍵力量。去年以來,數據中心也是ABB、施耐德電氣、科華數據等我市輸配電老牌企業增長最亮眼的業務板塊。
行業積累
兩大國際巨頭扎根廈門 本地配套率超八成
那么,數據中心這個新型行業,又是怎么和輸配電這一傳統基建領域發生“化學反應”的呢?
簡單地說,如果說人工智能是一輛“賽車”,那么,算力就是其澎湃動能的“發動機”。而以電力為核心的能源,則是這“發動機”的“高能燃料”,決定著這輛“賽車”能跑多遠。
隨著大模型訓練和智能計算需求量不斷增長,數據中心用電量隨之劇增。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數據中心用電量高達1660億千瓦時,幾乎相當于兩個三峽水電站的發電量。高盛最新的研報指出,AI革命最大的瓶頸不是算法,不是數據,而是電力和資本。“算力的盡頭是電力”已成為行業共識。
這一趨勢倒逼電力系統升級——人工智能負載具有高密度、高波動、高可靠性的用電特征,需要更加智能、韌性、綠色的輸配電網絡作為支撐。
輸配電是廈門最早培育的產業之一,從全球行業巨頭ABB在20世紀90年代落戶廈門,再到后來的施耐德,全球輸配電行業有兩巨頭長期扎根廈門,帶動了華電開關、許繼(廈門)智能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廈門許繼”)、科華數據、明翰電氣等本土企業崛起。
如今,廈門輸配電行業已形成覆蓋低壓、中壓到高壓,集研發、制造、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成為全國最大的中高端中低壓開關柜制造基地。高端中壓開關市場占有率高達80%,龍頭企業本地配套率超80%,是我市配套最成熟的產業鏈之一。
當算力需求撞上能源極限,人工智能遇到新型儲能,輸配電系統正從傳統的“電力搬運工”躍升為“能源智慧中樞”。這場由技術變革引發的系統性重構,正在為廈門輸配電行業帶來新一輪躍遷的歷史機遇。
龍頭引領
“牽手”英偉達開發新技術 在廈門服務全球
此次ABB與英偉達的合作,主要是支持英偉達的800伏直流電源架構,這一架構專為高密度AI工作負載打造。要實現該水平的高效供電,亟須在新型配電技術和架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ABB集團電氣全球總裁蔣培瑞表示,ABB已經布局尖端UPS、直流電源及固態電子技術,這些技術將重塑下一代數據中心。
據悉,ABB在電氣領域的科學研究中,約有40%聚焦于下一代數據中心的核心技術方向,如電氣架構、保護設備、直流配電和冷卻技術等。
經過30多年發展,ABB廈門工業中心已成為ABB在全球重要的創新與制造基地之一,深度釋放了中國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紅利——其生產的電力設備應用于北京水立方、上海地鐵、京滬高鐵、港珠澳大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等重點項目。
如今,ABB廈門“大家庭”已經增至6家企業,在廈門形成了研發、制造、銷售和工程服務等全方位業務布局,引領廈門輸配電行業從“在中國制造”到 “在中國智造”的升級。
今年6月中旬,另一個行業巨頭施耐德電氣宣布與英偉達共同推進下一代“AI工廠”的建設和發展計劃。
從去年起,施耐德電氣就聯合英偉達推出了首次面向智算中心的參考設計,作為應對高密度機柜和制冷系統的解決方案。目前施耐德電氣在廈門的工廠,在創新研發、生產制造等多個方面都有深厚積淀。明年將落成的施耐德電氣廈門工業園,將成為施耐德電氣全球最大的中壓生產基地,不僅將服務中國市場,還將覆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將“廈門智造”輸送至全球市場。
日前,這兩家行業巨頭均亮相新加坡數據中心展,推出了最新的數據中心綜合解決方案,展示“廈門智造”的全球競爭力。
百花齊放
探索業務轉型 一批廈企成為細分市場的“隱形冠軍”
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廈門輸配電行業持續發展壯大,不僅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體系不斷完善,而且激發了本地配套企業的創新發展。如今,行業內已涌現出多家專精特新企業,在全國乃至全球領域占據領先地位,形成龍頭引領、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百花齊放”良好生態。
頻頻斬獲海內外大單 與騰訊聯合開發彈性直流一體柜
亮相此次新加坡數據中心展的還有來自我市的科華數據,它帶去了全系列電源產品及數據中心高效液冷技術方案,助力企業在生成式AI、實時分析等場景中,構建兼顧高性能與低碳排的數字基礎設施。
科華數據是在我市成長起來的輸配電行業的“老兵”,其深耕電力領域至今超過35年,正從傳統電源系統向智慧電能轉型。其不間斷電源(UPS)國產品牌市場占有率連續20多年位居第一,儲能變流器(PCS)出貨量亦多年領跑全國。
得益于深厚的行業“硬功夫”,在算力需求爆發與可持續發展并重的關鍵期,相較其他同行企業,科華數據較早布局數據中心、新型儲能業務,頻頻在海內外斬獲大單。就在上個月,科華數據與騰訊聯合開發的彈性直流一體柜第1000臺下線,并正式啟動2.0聯合版本,聚焦AI智算中心供電架構與節能技術,推動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向預制化、標準化與智能化發展。
科華數據的業務轉型極具代表性,也折射出當下我市整個輸配電行業創新發展的方向。“儲能并非新業務,而是技術同源的延伸。”科華數據相關負責人指出,UPS、逆變器與儲能系統均基于電力電子技術,本質一脈相承。
讓綠電先存入儲能“緩存”,再由AI算法精準調度,最終化作澎湃動能驅動算力中心。最近,《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將“智慧融合”寫入戰略指導,宣告數智化能力與電力電子技術并駕齊驅,已成為新能源企業的“重要生產資料”。
10月16日,科華數據宣布攜手與云儲新能,通過其電力電子技術,助力后者實現數智化儲能。
布局新型儲能 為行業注入新動能
在全球能源加速向清潔化、低碳化轉型的背景下,新型儲能正為廈門輸配電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廈門市出臺的《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年—2026年)》明確提出,推動新型儲能與電力電器產業深度融合,鼓勵企業圍繞源網荷儲互動、微電網、虛擬電廠等場景創新產品與解決方案,為傳統輸配電產業注入新動能。
這一政策引導下,廈門企業率先探索“儲能+配電”融合模式,打造綠色智慧能源新樣板。明翰電氣建設的“明翰工業園一期低碳綜合能源微電網項目”于今年7月通過驗收,成為全市首個落地的工業園區綠色微電網示范項目。
園區通過屋頂鋪設近2000平方米光伏板,結合儲能系統與智能能源管理平臺,實現發電、儲電、用電一體化運行。明翰電氣董事長韓刃給記者列出一組數據:目前園區超50%用電是自發自用,年均發電量達45萬千瓦時,試運行期間碳排放強度下降超43%,減碳約448噸/年。
韓刃告訴記者,明翰電氣不僅在自己的園區打造了低碳示范樣板,還為寧德時代等提供智能配電及微電網一體化解決方案,為我市工業園區當下正在進行的綠色能源轉型提供新模式,這也是我市輸配電行業與新能源產業融合發展的創新實踐。
與此同時,還有一批廈企在輸配電關鍵技術領域持續突破,成長為細分市場的“隱形冠軍”,為行業整體進階提供堅實支撐。廈門許繼聚焦高壓組合電器研發制造,其220kV及以下電壓等級產品廣泛應用于國內電網建設。企業創新采用環保型混合絕緣氣體(70%氮氣+30%六氟化硫),降低傳統六氟化硫的溫室效應風險,同時構建智能化檢測體系,實現從生產到交付的全過程質量追溯。
在核心元器件領域,宏發股份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每秒鐘就能生產一只精密信號繼電器,產品廣泛應用于華為5G基站、特斯拉電控系統、GE醫療設備和半導體檢測設備,其全球市場占有率達33.6%,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此外,麥克奧迪電氣已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輸配電設備配套絕緣部件制造商;海普銳則在智能配用電系統解決方案領域嶄露頭角,躋身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行列。
機遇挑戰
配電網成為“數字中國”建設“主戰場” 應加大力氣強鏈延鏈補鏈
科華數據、明翰電氣等本土企業的轉型升級,也為我市輸配電行業在人工智能、新型儲能等領域的開拓,探索出一條發展路徑。
“當前電力系統正支撐國家能源轉型與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引領的‘數字中國’建設,配電網已成為主戰場。”ABB廈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國內電網持續向配電網側發展,中低壓配電升級改造逐年穩健增長。在此進程中,新型儲能成為關鍵突破口,從“跟網型”向“構網型”的技術躍遷,可顯著提升區域供電韌性并降低綜合成本。
由于起步早,廈門輸配電行業有歷史積累帶來的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儲備優勢,但不同程度存在產業鏈不夠完善、產品單一化、本土品牌企業規模不大等不足。廈門理工學院教授、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負責人陳麗安說,廈門的輸配電企業主要集中在中低壓開關柜等一次設備領域,智能化、軟件平臺、配網自動化等相關配套企業不足,缺少電力芯片、傳感器等核心零部件企業,在特高壓、智能電網、充電樁等新興市場占有率不高,輸配電行業有被國內其他城市趕超的趨勢。
業內人士多次呼吁,在國產替代已成趨勢,人工智能、新能源崛起的當下,要大力扶持本地企業,本地工程、重點項目也應該向本地企業傾斜;國際行業巨頭和本地企業的市場定位、企業文化等都不一樣,應該差異化扶持,對本地企業進行梯度培育;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力度,拓寬輸配電行業的供應鏈領域,加大力氣強鏈延鏈補鏈。
【鷺江茶桌仔】
不在于“誰更先進” 而在于“誰更可持續”
●李曉平
在人工智能、新型儲能加速演進的背景下,輸配電行業正從傳統基礎設施向智能化、韌性化、價值化系統轉型。在國際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廈門憑借多年的產業基礎,已站在全球輸配電技術前沿。然而,如果沒有抓住新的發展機遇,與時俱進,就容易陷入“高開低走”的困境。
產業發展需要立足自身實際,切忌“跟風跑”,什么熱門就發展什么,到頭來很容易“一地雞毛”。筆者認為,應以經營企業的思維,做大做強本土優勢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從而做深做活優勢行業。顯然,廈門的輸配電行業,無論是產業積累、技術優勢,還是人才儲備、市場影響力,都有著很好的發展潛力。
輸配電的未來不在于“誰更先進”,而在于“誰更可持續”。廈門唯有立足自身稟賦,依托ABB、施耐德等國際龍頭,攜手本地企業,以經營思維做深場景、做活生態,推動廈門輸配電行業從“技術優勢”向“產業生態”轉化,吸引上下游企業形成協同網絡,力爭在變革浪潮中走出一條差異化、價值化的產業之路。
【數據】
輸配電是廈門最早培育的產業之一,從全球行業巨頭ABB在20世紀90年代落戶廈門,再到后來的施耐德,全球輸配電行業有兩大巨頭長期扎根廈門,帶動一批本土企業崛起。
如今,廈門輸配電行業已形成覆蓋低壓、中壓到高壓,集研發、制造、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成為全國最大的中高端中低壓開關柜制造基地。高端中壓開關市場占有率高達80%,龍頭企業本地配套率超80%,是我市配套最成熟的產業鏈之一。
(文/廈門日報記者 李曉平 圖/廈門日報記者 黃曉珍 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