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近日,本報開展“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八閩行”主題采訪活動,記者深入田間地頭、企業車間、科研院所、服務窗口等基層一線,與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共學全會精神,共同展望“十五五”發展藍圖,全面記錄我省黨員干部群眾在全會精神指引下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生動實踐,充分展現各地各部門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的良好風貌。
10月31日下午,福清江陰港區的海面上,幾艘巨輪已靠岸,一個個集裝箱正被吊運至碼頭的內拖上整齊堆放。“年底是關鍵時期,但南下的冷空氣會影響船舶靠離泊作業,所以我們得搶抓時間,全力以赴完成年度目標。”福港集箱副總經理張志翔說。
福港集箱承擔了江陰港區1~7號泊位的連片開發與統一運營。從空中看,這些泊位連成一條直線,岸線總長超2公里,成為我省規模最大的單體連片經營集裝箱碼頭。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我們第一時間學習了全會精神,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張志翔遠眺藍色的大海,與記者邊走邊聊學習心得。
臨港產業強勢崛起
作為物流行業的重要一環,港口是經濟的晴雨表。
“因為對港口來說,貨物是核心。有貨,船才會來。”福港集箱江陰操作部副經理蘇興孝說,這幾年,他所在單位福港集箱已經從早期以集裝箱業務為主,逐步拓展至產業配套、整車進出口、海鐵聯運等多個領域,在江陰港區開通的航線達60余條,航線布局不斷完善。在航運市場劇烈震蕩、港口競爭十分激烈的背景下,“十四五”期間預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140多萬標箱。
“隨著港口基礎設施的提升,現在進港的船越來越大,剛開港時5萬噸級的船已經算是龐然大物,現在20萬噸級的船我們都能應對自如。”蘇興孝在江陰港區工作多年,親眼見證了江陰港區一步步朝著國際深水大港的目標邁進,“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讓我們對江陰港區的未來五年更加充滿期待。”
打造國際深水大港,需要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支撐。對江陰港區而言,最直觀的是這里正在崛起的臨港產業。這幾年,大量江陰制造的化工產品、新材料、風電設備等從這里“揚帆出海”。
“十四五”期間,福州江陰港城經濟區重點扶持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做大做強,通過龍頭帶動形成兩條千億級化工新材料核心產業鏈:以萬華化學為龍頭的聚氨酯及異氰酸酯產業鏈、以中景石化為龍頭的烷烴一體化產業鏈。這兩家龍頭在江陰港區都有各自獨立的碼頭,把主動權牢牢握在手中。
經過多年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中景石化目前成長為當今全球唯一的丙烷、丙烯、聚丙烯、聚丙烯薄膜的完整全產業鏈BOPP企業,擁有全球最大烷烴一體化生產基地。
一個龍頭帶動“一條鏈”。“膠帶單項冠軍”友誼集團進駐江陰后,改變原材料薄膜靠外購的方式,投資建成13條聚丙烯薄膜生產線,而生產原料就來自距離僅3公里的中景石化。
“一條鏈”形成資源高效配置的“一個圈”。在丙烯脫氫生產聚丙烯過程中,中景石化產生的副產品氫氣,可供給萬華化學、天辰等園區企業;坤彩科技生產鈦白粉需要用到的氣體原料,恰恰是萬華的副產品……
鏈條效應帶來了可觀的協同效益。2024年,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正式步入千億園區行列。
“產港城人”融合發展
福州江陰港城經濟區何以步入化工園區“千億俱樂部”?記者在與江陰港城經濟區的工作人員共學四中全會精神的過程中繼續探尋答案。
登上江陰港城經濟區辦公大樓俯瞰,常年不凍不淤的興化灣海水碧藍,港區的泊位碼頭一派欣欣向榮景象。“過去五年,江陰港城經濟區推動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從‘有’向‘優’升級,提升供水、供電、道路、供氣、供熱、化工管廊、污水處理、應急配套等公用基礎設施能級。”福州江陰港城經濟區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林性勇告訴記者。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江陰港城經濟區累計實施超百個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項目,“產港城人”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
興產業——持續承接行政審批事項,累計承接福州自貿區、福州新區下放的審批權限共155項,“十四五”時期累計辦結福州自貿片區922項、福州新區105項,成功引入萬融新材料、萬景新材料、思嘉新材料等龍頭企業。
筑港區——實施總長11.1公里高壓電力架空管廊、25.8公里公共化工管廊建設,實現閉環雙電源供電,構建雙熱源保障體系,推進東張水庫至江陰工業區、里下底水庫等供水擴容工程建設。
建城市——“十四五”期間完成港前大道至港區大道段、迎賓大道等園區白改黑道路42.7公里,陸續開展園區道路周邊設施改造修繕,持續更新維護園區綜合地下管線數據庫及數據管理系統。
聚人氣——在福清中心城區配建人才公寓,在江陰港城共享區建設四期共6138套的產業公寓,新厝實驗幼兒園、福清一中校區、城關小學校區投入使用,江陰、新厝的美食街開街運營,旗山步道竣工投用。
“生產不再遠離生活,生活更加賦能生產。‘十四五’期間,我們努力建設教育優質、商業繁榮、生態宜居的現代化生活共享區,為園區未來五年發展注入更強勁的新動能。”福州江陰港城經濟區自貿工作處副處長林惠說。
創新港口風帆高張
起吊、平移、放下……李健捷緊盯著眼前的4塊顯示屏:1公里外,集裝箱經由自動化軌道吊從貨車上分毫不差地抓取后,輕輕落到堆場,全程用時120秒。
李健捷是福州港江陰港區數智中心的一名遠控軌道吊操作員。相比忙碌熱鬧的碼頭,遠控室顯得異常安靜,工作人員屈指可數。過去在碼頭現場的輪胎吊上,1人對應1臺設備,一個班次最多操作300個集裝箱;現在雖身處遠控室,但1人可同時操作4~6臺設備,一個班次高峰時可完成八九百個集裝箱作業。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我們以前靠‘單兵作戰’,依賴操作手的個人技能。現在是‘平均化高效’,集裝箱裝卸綜合效率大幅提升,這就是智能化帶來的高效率。”張志翔領著記者一邊介紹港口遠程操控系統,一邊談起學習感悟。
“十四五”期間,江陰港區啟用數智中心,核心操作系統CITOS上線,智能閘口投產;33套信息系統投入使用,5G通信、AI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等高科技在港區生產作業、安全監管、財務管理等領域廣泛應用;3臺遠控岸橋、10臺自動化軌道吊投產……10月29日,隨著6臺自動駕駛水平運輸車輛(IGV)投入作業,江陰港區裝卸生產運作實現全流程自動化。李健捷告訴記者,全流程自動化后,關鍵環節實現無人化,這意味著江陰智慧港建設取得又一突破性成果。
以“含新量”提升發展“含金量”。“十四五”期間,福州港江陰港區獲批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已建成9個集裝箱泊位、4個連片液體化工碼頭、1個煤碼頭,先后開通中歐、中老、中亞班列,其中中歐班列已運行70班次,運送貨物5950標箱、貨值11.9億元。
憑欄臨風,極目海天,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正徐徐鋪展。福清市委常委,江陰港城經濟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克才表示,“十五五”時期,江陰港城經濟區將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以及省、市工作要求,努力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彰顯擔當作為,奮力在省市發展大局中勇挑責任重擔、展現更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