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聆澎湃潮音,齊繪發展藍圖。2025廈門國際海洋周將于11月6日開幕,本屆海洋周將以豐富多元的活動內容、開放包容的合作姿態,全方位展現廈門在海洋領域的實力與擔當,為全國乃至全球海洋事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這不僅是一場屬于廈門、屬于中國的藍色盛大活動,更是一次面向全球的廣泛邀約。本屆海洋周將集中呈現廈門在經略海洋、科技興海、生態護海方面的建設成果,為構建合作共贏的全球海洋治理新格局注入強勁的“廈門動能”。
今年恰逢海洋周20周年關鍵節點,這場以“打造藍色發展新動能 共筑海洋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活動,由廈門市人民政府、自然資源部、廈門大學、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UNDPChina)、東亞海環境管理伙伴關系組織(PEMSEA)聯合主辦,廈門國際海洋周秘書處承辦。
向海圖強,弄潮而立。廈門正以更加自信、開放的姿態,譜寫人類與海洋和諧共生的華彩篇章。
拓展合作共商海洋治理新路徑
以海為媒,匯通八方。本屆海洋周以“共筑海洋命運共同體”為核心,將搭建起輻射“一帶一路”、金磚國家、APEC經濟體的多層次交流網絡,推動全球涉海力量攜手前行。
從商務部主辦的“一帶一路”國家海洋管理與藍色經濟發展部級研討班、發展中國家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官員研修班,到第八屆APEC藍色經濟研討會、金磚國家海洋科學研討會……海洋周期間,近20場國際交流活動將吸引全球超500位涉海領域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國際組織代表和企業家齊聚廈門。
其中,第八屆APEC藍色經濟研討會以“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藍色增長”為主題,將邀請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韓國等9個APEC經濟體代表,共同探討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路徑,并發布區域合作建議。2025中歐藍色發展投資研討會則在前期巴黎研討會成果基礎上,推動中歐雙方重點研發機構、投資力量與產業主體對接,加速“中歐藍色發展基金”“中歐藍色產業孵化器”落地,為跨境藍色產業合作搭建橋梁。
全鏈貫通 激發藍色經濟新動能
從實驗室走向產業鏈,從技術展示到項目落地,海洋周推動產業要素集聚融合,為藍色經濟注入持續動力。
圍繞海洋藥物、深海裝備、藍色碳匯、濱海旅游等重點領域,本次海洋周將同期舉辦多場產業對接活動,實現“學術研討—技術展示—項目落地”全鏈條貫通。
海洋周期間,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生物領域創新成果轉化與產業合作對接活動將推動高校院所、企業、金融機構深度合作,助力海洋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海洋經濟招商簽約儀式、鷺江創新實驗室暨廈門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項目集中開工活動等也將舉行,彰顯廈門海洋經濟發展活力。
備受期待的第八屆國際潛水救撈與海洋工程裝備展覽會上,共計12000平方米展區內,將集中展示千余種水下智能裝備、應急救援設備、海上風電配套技術等,為企業搭建供需對接平臺。
聚焦創新 引領海洋科技新前沿
以科技驅動未來,以智慧賦能深海。海洋周構建跨界協同的創新平臺,展現中國在海洋科技領域的探索與擔當。海洋周期間將舉辦2025鷺江海洋研討會聚焦“原始創新、跨界融合、國際協同”,匯聚全球頂尖智慧,深入研討海洋科技與技術發展前沿議題。
本屆海洋周關注深海主題,數字化智能技術深海應用與國際推廣研討會將依托“海洋十年”生境大科學計劃,向世界展示中國在深海數字化領域的創新成果。首屆深海生物制造和生物經濟研討會將圍繞“深海基因寶庫:譯碼、制造與可持續未來”,深入探討深海基因資源獲取、AI驅動大數據發掘等議題,搭建“產、學、研、政、金、用”協同的創新平臺,彰顯廈門在海洋前沿科技的探索。
海洋周還注重成果轉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生物領域創新成果轉化與產業合作對接活動等,將著力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的通道,構建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
全民參與 共育海洋文化新風尚
從科普體驗到體育競技,從學校到社會……本屆海洋周推出近10場面向市民游客的文化體驗活動,構建多元參與平臺,讓海洋意識深入人心,讓海洋文化浸潤城市。
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公益市集將邀請30名至50名海洋公益伙伴,通過海洋生物缸展示、環保手工坊、知識問答等互動項目,讓公眾近距離感受海洋生態之美。廈門高校院所將舉行海洋科學開放日活動,廈門大學50+科普點展示、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鯨豚館參觀、集美大學航海文化體驗、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帆船體驗等活動,將打開探索海洋科學的大門。
此外,廈門市青少年海洋文化主題系列活動將以“藍色未來少年擔當”為主題,開展艦船模型展、海洋生態DIY、涂鴉墻創作等沉浸式體驗,構建“青少年-家庭-學校-社會”四位一體海洋教育生態圈。第十九屆中國“俱樂部杯”帆船挑戰賽、2025廈門休閑船釣邀請賽則將競技體育與濱海生活結合,邀請港澳臺及外籍選手參賽,帶動全民參與海洋運動熱潮。
(海西晨報記者 陳起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2025書香鷺島全民閱讀活動啟動2025-11-03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