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文化傳千年彌新,十屆盛會聚四海同心。在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之際,昨日,承載著“逢十”特殊意義的第十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在湄洲島開幕。來自32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外嘉賓盛情赴會。歷經十載耕耘,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已成為全球媽祖文化交流研究和宣揚的重要平臺,見證和推動著媽祖文化融入全球人文交流,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獨特力量。
本屆論壇延續“大愛和平?文明互鑒”總主題,以“命運與共?和合共生”為年度主題,回應時代之問。此次論壇由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資源部、中國社會科學院、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首次同步在世界五大洲和港澳臺地區設立11個分會場,凸顯全球聯動、溝通中外、文明互鑒的對話平臺功能,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媽祖文化就像一座燈塔,為我們在復雜多變的世界中指引方向,激勵著我們攜手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聯合國發展系統駐華協調員常啟德認為,媽祖文化是全世界共同珍視的精神財富,其所倡導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內核,承載著人類對和平、安全與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當文化沖突與誤解日益加劇之時,媽祖文化傳統提供了另一種范式:它啟示我們真正的和諧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尊重差異并通過對話共同成長。”德國漢學家、特里爾孔子學院外方院長卜松山說道。
瑞典前首相斯特凡·勒文說,對于長期受海洋影響的瑞典而言,媽祖文化所體現的慈悲與保護精神,與所有人秉持的“人與人之間的和平、和諧與尊重”價值觀不謀而合,讓大家明白無論身處何種文化,都要在共同的命運中緊密相連。
“千百年來,媽祖文化隨華人漂洋過海傳到泰國,成為連接兩國民心的重要紐帶。”泰國前總理川·立派說,本屆論壇以“命運與共?和合共生”為年度主題,所倡導的理念與時代需求高度契合,體現了通過文明對話與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愿景。
“媽祖精神寄托著人們對和平、團圓的美好祈愿,與巴西人民重視家庭、熱愛生活、追求和諧的價值觀不謀而合。”巴西圣保羅市議員喬治·哈托說,將積極支持媽祖文化在當地的傳播與發展,推動文旅、經貿等領域務實合作,讓媽祖精神連接巴中兩國和平情誼,照亮合作前程。
媽祖文化承載的不僅是“和合共生”的理念,更是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媽祖文化是中華文化在臺灣根深葉茂的典型代表,是兩岸同根同源的鐵證,媽祖文化將兩岸同胞緊緊相連。”中國國民黨前代理主席林政則說,媽祖文化所傳遞的和平、和諧理念,蘊含的強大凝聚力,能夠讓兩岸同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論壇上,專家學者們發表高質量主旨演講,我國首顆海風海浪探測衛星正式命名“媽祖號”、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受聘為媽祖文化全球推廣大使、《中國海洋文化發展報告(2025)》發布……一系列實質性成果落地,進一步豐富了論壇內容,構筑了守正創新的表達體系,凸顯論壇綜合平臺價值。
“論壇為社科類專家和海洋氣象、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專家交流搭建了平臺,進一步促進科技發展,造福人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原主任林明森說道。
十載春秋碩果飄香,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已成為集文化、學術、經貿、青年于一體的跨國家(地區)綜合性文化論壇。本屆論壇設置了媽祖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論壇、媽祖文化青年交流論壇暨全球“Z世代”對話媽祖活動等8個分論壇,推動媽祖文化與傳統領域、前沿議題的深度融合。
青年是文化傳承的主力軍,更是文明對話的先行者。“Z世代”成長于全球化與數字化交織的時代,善于用新視角解讀傳統文化,懂得用新方式傳播文化魅力。
本屆論壇期間,來自五大洲20多個國家的“Z世代”青年代表走進媽祖故里湄洲島,參加天妃故里遺址公園游園活動、參觀湄洲媽祖祖廟景區、觀看媽祖金身回鑾儀式、體驗媽祖發髻非遺項目。
“在我們國家沒有這樣的表演,第一次看到感覺很興奮!”來自馬達加斯加的徐佳參觀過游園表演后說,湄洲媽祖祖廟的莊嚴和神圣讓她感受到了媽祖文化的深厚底蘊。
“湄洲島很美!論壇很棒!為不同國家的年輕人交流互動,了解彼此間的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有機會我們會繼續參加類似活動。”來自馬來西亞的李麗珠和李可欣說道。
“我相信,我們青年的能力有多大,媽祖的能力就有多大;我們青年能走多遠,媽祖的步伐就能夠走多遠。”媽祖文化全球推廣大使蒙曼說,媽祖在古代以一個女子的身份跨山跨海,走到全世界那么多國家。今天的青年更要把媽祖精神弘揚下去,讓它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十屆論壇,正值青春。十年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延續“大愛和平?文明互鑒”主題,深挖媽祖文化的內涵與時代價值,構筑了融通內外的聯結網絡、守正創新的表達體系、多維立體的傳播矩陣和文明互鑒的對話平臺,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揚帆再啟航,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將著眼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著眼促進兩岸融合發展,著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持續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增強媽祖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讓媽祖文化這一千年瑰寶在新時代煥發更加璀璨的光彩。
全媒體記者 鄭已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