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點,“小魚”推著早餐車緩緩走向廈門湖里區坂尚地鐵站口。“我……我走得……慢,得早……點出門,不耽誤大家吃早餐。”“小魚”認真地說。
“小魚”是誰?他叫余偉欽,是一位后天性腦性癱瘓患者。在經營早餐車三年多的時光里,余偉欽設立“愛心暗號”,堅持為有困難的人免費提供早餐,被大家親切地稱呼為“小魚”。
近日,2025年第三次“中國好人榜”發布,余偉欽成功入選,成為此次廈門市唯一上榜的“中國好人”,他的善良和愛心成為文明廈門的生動注解。

余偉欽(右一)在早餐車前微笑服務。
愿意為人“撐傘”
從坂尚地鐵站4號口一出來,就能看到余偉欽的紅色早餐車,他帶著標志性的微笑為大家服務。
余偉欽的餐車很特別,早餐品類豐富,有豆漿、糯米雞、飯團、壽司等,車頭最醒目的位置,還掛著一塊小小的“承諾牌”:如果您沒有收入或遇到困難,就跟我說來份“元氣滿滿早餐”。
這不是噱頭,是他用行動兌現的誓言。
在廈門經營早餐車期間,余偉欽發現不少打工者、老人、流浪街頭的人生活面臨困難,于是他在餐車上立了這塊牌子。“真的可以免費嗎?”面對人們的疑惑,余偉欽總是熱情地回答:“是的!不用客氣,吃飽最重要!”
一次,一位老人在余偉欽的餐車前駐足良久,余偉欽察覺到了他的窘迫,便主動遞上一份早餐,并善意地謊稱:“這是公司多送的,賣不掉也得扔掉。”老人聽聞此言,才終于安心收下。
此前一個冬天的早上,有個小伙子在餐車周邊徘徊了十幾分鐘。“我主動問他吃早餐了嗎,對方搖了搖頭,我就送了豆漿、肉包、菜包和饅頭給他,讓他吃飽……”余偉欽說,跟小伙子簡單溝通得知,對方從江西來廈后一直沒找到工作,生活上遇到了困難……
余偉欽的善舉,不只是雪中送炭的溫暖,還包含更深遠的含義。他在攤位上擺出“考試100分換面包”的牌子,鼓勵孩子們認真讀書,余偉欽欣慰地告訴記者,一名家長曾告訴他,孩子過去學習散漫、成績不佳,后來為了得到“滿分面包”,學習變得認真起來,最終得償所愿。
因為自己“淋過雨”
隨著受惠人群的增多,余偉欽的名字也被越來越多人知曉,有市民被余偉欽的愛心感動,專程千里迢迢去找他買早餐。
事實上,余偉欽也有一番心路輾轉。
余偉欽是泉州人,幼時因發高燒導致后天性腦癱,肢體四級殘疾,13歲時母親因病去世,家里背了不少債務,余偉欽早早體會了生活的沉重。成年后,他開始尋找工作,卻因身體原因屢屢碰壁,最艱難的日子里,余偉欽“吃了上頓沒下頓”,一度靠撿垃圾度日。那時,一份熱氣騰騰的早餐,對他而言是遙不可及的奢望。
正是在那段灰暗的歲月里,一個樸素的愿望悄然而生:“如果有一天我賺錢了,一定要請那些餓肚子的人吃早餐。”
2020年,余偉欽來到廈門,2022年,他開始推著早餐車賣早餐。余偉欽說,時間長了,他越來越喜歡這份職業:不僅可以增加收入,還能在清晨為別人送去一聲問候,帶給彼此一份好心情,更重要的是可以實現當初想請有困難的人吃早餐的想法,為正處于低谷期的人送上自己的一份愛心。
據統計,自2022年開啟早餐生意以來,余偉欽累計送出愛心早餐、愛心贈餐400多份。
善鏈循環廈門更美
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承諾牌”的另一面還寫著:“小魚,不要急慢慢來,記得微笑加油哦。”余偉欽說,這是提醒自己,時刻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這方熱氣騰騰的小天地,便成為不少顧客的“溫暖驛站”。
楊女士是余偉欽的老主顧,她說:“余偉欽臉上永遠洋溢著真誠的笑臉,就像一個‘小太陽’,溫暖照耀著每個人。”
有人問他:“你賺錢也不容易,為什么還愿意幫助別人?”他總是笑著回答:“因為我也被別人幫助過。”
余偉欽說,有一年夏天,他的早餐車被盜,派出所民警特意為他在早餐車上安裝了兩個監控設備,最終成功抓住了竊賊。更令人感動的是,民警還特意送來300元幫助他解燃眉之急。
正是這些溫暖的經歷讓余偉欽對廈門產生了歸屬感。“這座城市真的很有人情味,這也是我選擇留在廈門的原因。”余偉欽說,“我除了手指有點彎曲、動作比較慢,有時還有點口齒不清外,其實和大家都一樣,我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動溫暖他人。”
余偉欽的愛心,遠不止于那塊“承諾牌”。疫情防控期間,見醫護人員晝夜奮戰,他省吃儉用采購了200多份早餐,送到醫護人員手中。他說:“他們在守護大家,我能做的只是讓他們不餓肚子。”
余偉欽加入了一個慈善機構,定期和志愿者們進社區,為困難家庭送米、油等生活物資。他還時常參與公益活動,在兒童節為“星星的孩子”(孤獨癥兒童)送上關愛,慰問困境兒童……
面對“中國好人”榮譽,余偉欽十分謙遜,他說:“我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希望大家面對困難也要樂觀向上,勇往直前。我會不忘初心,把這份善意一直持續下去。”
(鄧婕 朱華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