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民營企業而言,優越的營商環境猶如陽光雨露,是企業落地生根、茁壯成長的必要條件。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指出,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是當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
這份囑托,在福州擲地有聲。召開“新春第一會”、發布《福州市營商環境創新十大舉措》、聘任營商環境監督員……營商環境成為高頻詞,也成為福州錨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
連日來,記者深入園區、企業、窗口一線,實地感受這座城市推動“企業找服務”向“服務找企業”轉變的實踐邏輯,看見了改革背后的決心、溫度與速度。
審批做“減法”
服務做“加法”
“前不久,我在福州高新區行政(市民)服務中心辦理營業執照,3個小時就拿到了。”臺胞黃翔泰說,政府的高效服務也是企業的競爭力。
堅持“應減盡減、能減盡減”。近年來,福州持續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數據最多采一次”改革,扎實推進“無證明城市”建設,站在企業和群眾角度,優化辦事流程。
做“減法”,以企業所需的政務服務為突破口,政府提效就能為企業減負。
今年8月,福州首例“個轉企一件事”聯辦業務辦結。林女士在窗口一次申請,就完成從個體戶到企業的轉型,并同步領到新的食品經營許可證,“過去要分頭跑、分兩次辦,現在一次搞定”。
從“企業找服務”到“服務找企業”,是角色轉換,更是換位思考。近年來,福州營商環境改革從1.0版迭代至6.0版,累計形成舉措1100多項,聚焦企業的難點痛點堵點,為企業解決“煩心事”。
做“加法”,培育優良的生態能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近日,福建云眾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派忙碌景象,一批批鋰離子電池組準備出口歐洲。作為專注鋰離子電池技術應用的科技型企業,云眾動力95%的產品遠銷海外。面對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企業負責人黃少斌感慨地說:“我們享受到了‘知識產權貫標+專利導航’的政策紅利,不僅讓創新更高效,也讓我們在海外知識產權保護中更有底氣。”
市營商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福州打造營商環境的重點之一就是創新生態建設,吸引大量有活力、敢試錯的中小企業和人才團隊。截至去年,全市有效發明專利31986件,連續十四年居全省首位。
不僅“無事不擾”
更要“有求必應”
“不叫不到、隨叫隨到、說到做到、服務周到”,是福州推進一流營商環境建設的品牌。
“我們是做技術出身的,福州‘不叫不到、隨叫隨到’的理念,讓我們能專心做研發。”寧丹榕康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陳榮博士感慨地說。雖然今年1月才在福州新區注冊,但福州新區通過培育壯大耐心資本已跟蹤企業許久。
“不叫不到”并非無為而治,“有求必應”需要更有作為。
福建中科芯源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修強面臨設備采購的資金困境時,市發改委工業領域國債要素保障專班通過政策宣講會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僅兩天便完成4400萬元超長期國債資金審批,實現“企業未訴、服務先行”。
精準的企業畫像,為政府上門服務提供有力支持。
年初,福州上線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平臺,依托1.88億條信用數據,對119萬市場主體“精準畫像”,推動“雙隨機+信用”監管,實現“監管靶向化、企業減負化”,執法效能和企業獲得感同步提升。
政府服務前移,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一環。目前,全市24個工業園區已建成園區政務服務分中心或代辦點,部署自助服務終端、上門服務、代辦服務等方式,打通企業辦事“最后一公里”。通過“園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市、區、園區三級政務服務聯動,依托園區政務“云服務”平臺,“政務服務流動隊”隨時響應企業訴求,提供業務辦理、政策解讀、審批協調等“全鏈條”服務。
奏響“協奏曲”
上好“必修課”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不能單兵突進、單打獨斗,需要社會各方積極參與、共同發力。
福州市委主要領導擔任福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黨建與營商環境建設同頻共振。市營商辦與市效能辦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將營商環境納入效能督查體系,以效能督辦單、現場協調、約談告誡等方式,對落實不力的單位“紅臉出汗、敲鐘提醒”,有效推動問題整改、責任閉環,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落地見效。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沒有“旁觀者”“局外人”。
上月,福州首次聘任56名營商環境監督員,深入一線查堵點、提建議。監督員代表、福建融旗集團董事長施忠旗說:“一些企業仍面臨‘看得見的墻’‘摸不著的門’,我們要當好‘偵察兵’‘傳聲筒’‘助推器’,把企業的難點堵點第一時間傳遞出去,推動各部門靶向整改。”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是“必修課”。
福州搭建“親清法企會商廳”特色平臺,聚焦全市16條重點產業鏈,組建惠企暖企法律服務團隊,建立院庭領導掛鉤重要企業機制,了解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對涉企疑難復雜、新類型法律問題組織集體會診。同時,組建“商和榕城”商會糾紛調解聯盟,探索“商人糾紛商會解”機制。福建省民營企業商會監事長鄭霄說:“我們商會調解員參與其中,已成功調解多起糾紛,有效為企業紓困解難。”
同時,福州推動“法治+數字化”融合治理,探索涉企金融糾紛一站式解決。福州數字金融審執中心與多元解紛中心同步運行,自主開發全省首個“數字金融解紛云平臺”,讓金融案件從立案到執行“進一扇門、走一條線”,平均審執周期縮短25%,大幅降低訴訟成本。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優化營商‘軟環境’,打造發展‘硬實力’”已成為各地各部門的共識和行動。(記者唐蔚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