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明確了方向和路徑。連日來,我省知識分子、專家學者、青年學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心,只爭朝夕、擔當作為,把全會描繪的“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藍圖變為現實。
結合專業所長,貢獻智慧力量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為未來五年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福建社會科學院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所研究員伍長南表示,作為經濟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將結合全會精神,立足福建實際,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經濟研究工作,為福建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廈門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研究院)教授董慧娟說,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描繪了我國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明確了我國“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今后,我將以全會精神為指引,深入基層,廣泛調研,深化對知識產權領域的研究,為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建設貢獻智慧力量。”
“全會統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的部署,為高校工作指明了方向。”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碧珍說,作為高校教師,將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把科研實踐和前沿探索融入教學過程,將其轉化為富有啟發性的課堂案例。同時,立足自身專業領域,力求在科研與教學融合中探索創新路徑,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雙向提升。
集美大學體育學院教授鄭志強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為我國體育現代化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為教育工作者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將以全會精神為指引,堅守教育報國初心,勇擔立德樹人使命,積極結合體育產業發展方向,在教學中創新方法,在科研中深耕細作,努力培養更多具有專業素養、創新精神的新時代體育產業人才。”
創新方式方法,提升文化傳播力
全會提出,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扎實推進文化強國建設。
福建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梅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戰略擘畫,高屋建瓴、系統深刻。“我們將主動擁抱數字時代,創新話語體系和傳播形態,將指導思想、文明淵源與前沿技術、傳播能力有機融合。唯有如此,方能將文化優勢轉化為強大的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和國際影響力。”
福建師范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副教授賴林冬說,全會精準錨定文化強國建設與中華文明國際傳播的前行方向,為國際中文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將在課堂教學中主動創新教學方式,把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融入教學,引導來華留學生在學習中文語言知識的同時,深入領略中華文化所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和價值理念,成為中華文明國際傳播的助力者與中外友好交流的使者。
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后,廈門大學國際中文教育專業2023級碩士研究生趙凝深受啟發。“我更深刻地理解到國際中文教育專業學生的責任和使命。”趙凝說,今后將深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專業素養,以語言為紐帶,向世界講述真實生動的中國故事。將個人理想與文化強國使命緊密結合,架起溝通世界的橋梁,為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貢獻力量。
加快科技創新,保障改善民生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全會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讓我省專家學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學習全會精神后,我深刻認識到,應對人口老齡化及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已提升到關乎國家發展全局和億萬百姓福祉的國家治理戰略高度。我們必須以更加系統的思維、更加長遠的眼光、更加務實的行動,將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轉化為具體的工作成效,努力構建一個‘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老年友好型社會。”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方亞說。
“全會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堅定了我們攻堅自然災害防治技術的決心。”省地震局正高級工程師、省自然災害防治技術研究院院長蔡輝騰表示,作為防災減災一線科技工作者,他深受鼓舞,也深感責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斷加強防災減災科技創新,聚焦“全災種、大應急”,全面提升從監測預警到災害應對的全鏈條技術支撐能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全會為科技賦能民生事業指明了前進方向。”省氣象局國家級首席預報員、正高級工程師吳啟樹說,“全會強調堅持人民至上,正是我們氣象工作者的根本遵循。我將以全會精神為指引,繼續在降水、溫度、強對流等氣象要素智能預報算法領域開展深入研究,進一步提升預報準確率,讓氣象科技真正成為守護群眾安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實力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十四五”奮進足跡|“十四五”以來自貿區2025-10-27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