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建寧縣溪口鎮楓元村制種大戶鄭航興收割完一批晚制雜交水稻種子后,打開高德地圖APP,在搜索框輸入“糧食烘干”關鍵詞。隨后,地圖上便出現了多個烘干服務場所,位置、聯系方式等信息一覽無余。鄭航興就近選擇了勤建農機專業合作社標準化糧食烘干中心。這里擁有70多臺烘干設備,濕谷只要約30個小時就能完成烘干作業。
眼下,正值秋糧集中收獲季節。為方便農民就近烘干糧食,省農業農村廳近日將已建成的標準化糧食烘干中心(點)上線高德、百度地圖,實現烘干服務一鍵觸達。
顆粒歸倉,烘干能力是關鍵。據悉,我省于去年啟動實施糧食產地烘干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大力扶持標準化糧食烘干中心(點)建設,到2026年,全省糧食產地烘干能力要穩定達到95%。為此,多部門聯動出臺專項政策,省財政加大資金投入,地方各級保障用地,多方位、多層次支持烘干能力建設。
政策護航下,一批標準化糧食烘干中心(點)應運而生。它們在全省較大的糧食生產縣(市、區)均有分布,大部分由當地農機合作社建設,少部分由糧食加工企業、國有農場、國有企業等主體建設。烘干中心(點)普遍配備了立式或槽式烘干設備,前者主要用于食用稻谷烘干,后者多用于水稻種子烘干。據悉,全省已使用資金3900多萬元,建成167個標準化糧食烘干中心(點),批次烘干能力多在50~120噸,后續還將持續建設。
隨著這些標準化糧食烘干中心(點)上線主流地圖APP,農民烘糧更加高效便捷。在此基礎上,各地也紛紛探索推出烘干服務供需對接平臺,讓糧食烘干像打車一樣方便。在建寧縣,“糧生寶”APP搭建了種子生產訂單服務、生產過程服務、農機社會化服務等七大系統,農民足不出戶就能完成烘干服務線上下單、線上支付等流程。浦城縣石陂鎮數字農業平臺農戶端則為農戶提供了農機作業、金融直通、農資商城、專家問診等全方位服務。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當前全省共有5.8萬多臺烘干設備可用于糧食油料烘干。后續,我省將繼續開展標準化糧食烘干中心(點)建設,通過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持續支持烘干設備購置使用,形成以標準化糧食烘干中心(點)為主、單臺烘干設備為輔的糧食烘干體系。(記者 張輝 通訊員 陳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