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造后的祥嶺路。

改造后的昌賓路。
秋日的早晨,沿著湖里區祥嶺路騎行,道路兩旁綠蔭成帶,行人、自行車、車輛各行其道,井然有序。
“以前這條路可不好走,人車混行,走路都得提心吊膽。現在不一樣了,道路寬敞,出行更安全。”家住薛嶺山公園附近的居民黃先生笑著說。
近期,在湖里區住房和建設局部署指導下,湖里建發城建集團從市民出行需求發力,連續完成祥嶺路慢行系統提升和昌賓路人行道改造項目。兩個看似“小體量”的“微更新”,卻切實解決了群眾反映強烈的出行“痛點”,讓城市交通品質實現“微提升、大改善”。
祥嶺路
結合隔離樁導向線 實現人車分流
祥嶺路改造段位于薛嶺山公園南側,全長約1000米,東西連通祥店路、金尚路,是連接住宅區與主干道的重要通勤路線。
“早晚高峰這里特別擠,行人與騎自行車的、騎電動車的都混在一起,接送孩子時總擔心安全問題。”家長劉女士回憶說。
針對這一情況,湖里建發城建集團在改造中新增約4500平方米非機動車道,并對坡道口進行全寬式單面坡設計,實現人行道與車行道的“零高差”銜接,結合隔離樁、導向線等設施,有效分離人行與車行流線。
“改造后,不僅安全性提升了,推嬰兒車、騎電動車也更方便。”劉女士滿意地說。
在祥嶺路西側,記者看到,全新的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鋪設整齊,標線清晰,行人步履輕快,車輛通行順暢。
昌賓路
拓寬人行空間 統一鋪設紅色透水磚
昌賓路改造路段東起和悅路,西至華昌路,全長約257米,周邊商鋪密集、學校林立,是許多居民和學生出行的必經之路。改造前,人行道僅1.5米寬,鋪裝老舊、坑洼不平,遇上早晚高峰常常人車混行。
“以前送孩子上學因人車混行常被迫走機動車道,現在人行道變寬了,安全多了。”陳女士帶著孩子經過時感嘆道。
此次改造,湖里建發城建集團采用“退綠改硬”方式,將人行道拓寬至2.75米,并統一鋪設紅色透水磚,既增強透水性能,也提升視覺辨識度。對存在高差的路口進行了緩坡改造,實現無障礙通行。
“我們特別留出了非機動車充電樁和停車位的空間。”項目負責人介紹說,“未來這里將成為一個兼具功能性與舒適性的步行樣板段。”
經過改造的昌賓路,如今道路平整、界面清晰,行人、騎行者、車輛各行其道,安全有序。
從人行道拓寬到坡道優化,從隔離設施增設到通行標識完善,這些看似細微的改造,背后是對群眾急難愁盼的精準回應。
湖里建發城建集團負責人表示:“我們始終堅持‘城市大管家’理念,通過道路設施‘微更新’、環境品質‘精提升’,讓城市更安全、更宜行、更宜居。”
下一步,湖里建發城建集團將繼續聚焦出行、居住等領域的民生細節,持續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優化升級,打造安全、舒適、便捷的交通出行環境,為湖里區建設宜居宜業、富有韌性的現代化城區提供堅實支撐。
(文/圖 廈門晚報記者 汪燕妮 通訊員 洪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