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天山北麓新疆吉木薩爾縣,一個個大棚規劃整齊、錯落有致,與遠處巍峨的雪山遙相呼應。“不久前,羊肚菌菌種完成了播撒。”吉木薩爾縣委副書記、廈門援疆分指揮部指揮長陳志雄滿懷憧憬,到明年春天的收獲季節,羊肚菌又將給吉木薩爾縣村民帶來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自1999年起,廈門就開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九批廈門援疆干部人才肩負著廈門市委市政府的信任囑托,從東南之濱來到天山腳下,以奮斗實干書寫援疆亮麗篇章。
記者從廈門市對口支援辦了解到,“十四五”以來,廈門創新產業援疆模式,將扶持政策、幫扶資金與援建項目統籌謀劃,全方位全鏈條推動食用菌、天山馬拉松等美食、運動產業項目落地扎根、做大做強,助力對口支援的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縣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打造羊肚菌特色產業
羊肚菌因菌蓋狀如羊肚而得名,種植周期短、經濟效益好、營養價值高,素有“菌中之王”的美稱。
吉木薩爾縣南部山區有著獨特的逆溫帶氣候和優越的自然環境,這為羊肚菌生長提供了絕佳條件,廈門援疆分指揮部決定因地制宜,打造羊肚菌特色產業。
2021年,廈門援疆分指揮部引進閩籍人士創辦的食用菌企業落地吉木薩爾縣大有鎮,同時積極協調吉木薩爾縣出臺支持特色經濟作物大棚改造的系列配套補貼政策,支持企業通過設備購置對閑置大棚進行改造,開展羊肚菌的試種。
2022年,羊肚菌在大有鎮試種成功,每個標準棚單產可達350公斤。得益于當地獨特的環境,一個大棚可實現每年兩茬的羊肚菌種植,年均收益超過10萬元。
小菌菇變身“金疙瘩”,成為當地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引擎”。“鮮菇價格比較高,500克可以賣到100元左右。”吉木薩爾縣商務與工信局副局長、廈門市招商中心綜合事務科科長黃彩琴說,試種成功后,我們將經驗傳授給當地農民,吉木薩爾縣羊肚菌種植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種植大棚由2021年30多座發展到2024年500余座,有力帶動當地村民新增就業200余人、人均增收1.2萬元。今年羊肚菌種植產業產值預計可達4000萬元。
完善食用菌產業配套支撐
羊肚菌在采摘后,由于其新鮮度難以維持,通常需要經過冷藏、烘干處理才能進行長途運輸。要想把小菌菇發展成為大產業,這一問題必須破解。
2023年,廈門投入援疆資金近600萬元,建設大有鎮食用菌基地配套設施項目,切實解決羊肚菌采摘后大批量冷藏和烘干的問題,保證種植與銷售的有效銜接。
2024年—2025年,廈門又繼續安排援疆資金1600萬元,支持建設食用菌營養包加工、菌絲培育凈化包裝、大棚滴灌配套等項目,涵蓋從菌種培養、生產到冷凍、烘干再到加工、包裝的全鏈條產業設施,建立起配套完善的食用菌產業基地。
在廈門援疆分指揮部的支持下,“5G+智慧大棚一期項目”啟動。項目建成后將實現羊肚菌種植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精準控制。技術人員坐在辦公室就能監控各個大棚的溫度、濕度,按下按鈕就能直接調整大棚的卷簾,實現從“種菜看天”到“種菜看屏”的轉變。
“如今,羊肚菌種植產業成為吉木薩爾縣產值領先的農業產業。”吉木薩爾縣發改委副主任、廈門市政府投資項目評審中心綜合管理部副主任張岳俊說,在廈門援疆支持下,吉木薩爾縣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2.8%。
拓展援疆旅游消費幫扶
在羊肚菌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一場特別的賽事——吉木薩爾天山馬拉松悄然“出圈”。
自2022年起,廈門援疆分指揮部引入廈門馬拉松團隊,以白金標賽事的辦賽經驗助力吉木薩爾縣打造天山馬拉松品牌。
今年8月,2025年天山馬拉松成功舉辦。賽事期間舉辦了吉木薩爾旅游購物嘉年華等活動,提供涵蓋“吃、住、行、游、購、娛”的多重禮包,現場設置羊肚菌、綠嘴白皮大蒜、石磨面粉等特產展區,讓參賽選手和來疆游客悅游北庭、縱享賽事。此次賽事為吉木薩爾縣創造直接消費900萬元。天山馬拉松、廈吉美食匯等活動的舉辦,為吉木薩爾縣帶來的綜合效益超7100萬元。
如今,天山馬拉松、廈吉美食匯已成為廈門產業援疆的一張張亮麗名片。借助這些平臺,羊肚菌產業也迎來了更廣闊的市場前景。
小菌菇“撬動”大市場,也架起了廈門、吉木薩爾兩地的“連心橋”。“我們按照當地所需、廈門所能、見效長效的工作思路,一以貫之地推動產業援疆落地見效、收到實效。”陳志雄說,羊肚菌產業的發展,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和提高了農牧民的經濟收入,還增強了受益群眾的幸福感和歸屬感,促進了民族地區社會和諧穩定。(廈門日報記者 劉艷 通訊員 何俊 黃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