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高質量發展的版圖中,德化以“世界陶瓷之都”的獨特稟賦,交出了一份“十四五”期間的精彩答卷。這份答卷上,陶瓷產業迭代升級,文旅融合亮點紛呈,生態底色愈發厚重,民生福祉持續增進,既呼應了泉州人均GDP首破12萬元的發展底氣,更彰顯了山區縣特色發展的強勁韌性。數據見證變遷:全縣生產總值從2020年的309.46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422.8億元,陶瓷產業集群規模達663億元,旅游收入突破122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41932元,多項指標實現跨越式增長。

許華森 攝
陶瓷智造:傳統產業的“蝶變密碼”
德化陶瓷的“十四五”變革,始于生產車間的智能化轉型。作為全國最大的陶瓷工藝品生產和出口基地,這座城市曾面臨傳統作坊效率低、用工緊的發展瓶頸。“訂單爆滿卻無工生產的困境,逼著我們走上智造之路。”新博龍陶瓷總經理張金涵的經歷,是眾多企業轉型的縮影。這家從家庭作坊起步的企業,通過引入并研發滾壓全自動生產線、自動噴釉設備全自動新型節能窯爐等多套先進智能生產設備,實現了坯體日產量從人工千余個到機械1萬個的飛躍,產品暢銷歐美、東南亞等地區。

在唐碩陶瓷的智能制造指揮中心,大屏幕上實時跳動的成型產量、正品率等數據,構成了陶瓷生產的“最強大腦”。工人掃臉即可接收精準生產任務,智能窯爐可通過手機遠程監控,智能倉儲實現貨品一鍵溯源。“企業每年投入200多萬元研發費用,其清新簡約的日用陶瓷60%出口日韓,憑借過硬品質贏得國際市場認可。”總經理高翠華介紹。
這場轉型并非簡單的設備替換,而是構建全鏈條創新生態。德化聯合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打造陶瓷產業智能裝備中試研發平臺,形成“設備賦能+車間賦能+管理賦能+系統協同”的數字化體系。截至2024年,全縣建成智能制造示范車間23個,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8家,陶瓷產業從“經驗驅動”徹底轉向“數據驅動”,在泉州傳統產業升級浪潮中寫下生動注腳。
文旅融合:生態價值的“轉化路徑”
“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的生態優勢,在“十四五”期間轉化為德化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作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德化在全市率先成立文旅經濟發展總指揮部,推進25個重點項目建設,構建起“陶瓷文化+生態山水+鄉村體驗”的全域旅游格局。

陶瓷文化是文旅融合的核心紐帶。德化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穩步推進,龍鵬藝術館獲評國家3A級景區,“中國白·德化瓷”國際巡展、陶瓷文化周等活動接連舉辦,讓千年瓷脈在當代綻放光彩。與此同時,“體育+文旅”新業態蓬勃興起,洲俱杯國際職業籃球賽、國際繩索救援邀請賽、環云龍湖山地馬拉松等賽事相繼落地,為旅游注入動感活力。2024年,全縣接待游客1243萬人次,旅游收入12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0.7%和20.8%,入選全國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名縣典型案例。
鄉村是文旅融合的重要載體。國寶鄉榮膺省級全域生態旅游小鎮,佛嶺村納入世界旅游聯盟鄉村振興案例,寶美福味藥膳文化步行街成為省級特色步行街。這些鄉村既保留了“綠盈鄉村”的生態本底,又植入了陶瓷體驗、康養度假等業態,讓游客在山水間邂逅瓷都風情,實現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德化實踐”
德化的發展始終堅守生態底線,“十四五”期間更是以“零碳城市”建設為抓手,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全縣造林綠化3.2萬畝,綜合治理水土流失6.25萬畝,國省控斷面水質全域達Ⅱ類,空氣質量優良比例保持100%,生態環境質量穩居全省前列。
礦山治理是生態修復的重頭戲。通過“百日攻堅”行動,德化實現礦山綜合整治7個100%目標,完成全省首家無主尾礦庫閉庫銷號,讓曾經的“生態疤痕”重披綠裝。與此同時,綠色能源項目加速落地,抽水蓄能電站動工建設,龍門灘引水工程入選全國首批數字孿生調水工程,為低碳發展注入動能。
創新機制讓綠色理念深植人心。德化成立碳達峰碳中和研究院,啟動零碳城市建設規劃,相關實踐入選《零碳中國故事》并亮相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此外,“電動德化”建設全面推進,充電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無廢城市”建設持續深化,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成為社會共識。
民生改善:共同富裕的“溫暖注腳”
發展的成果最終惠及民生。“十四五”期間,德化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政永高速德化段提速建設,城區大外環路全線貫通,新增5G基站595個,151個公交電子站牌、1200輛電單車方便群眾出行。瓷都公園、霞田文體園等公共設施投用,立體綠化、郊野公園拓展了市民休閑空間。
就業與收入是民生之本。陶瓷產業的升級和文旅產業的發展,帶動全縣新增就業人口3.6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2012年實現翻倍。在“德心贏商”營商品牌引領下,德化首創政府購買幫辦代辦服務模式,建成跨境電商公共服務中心,2024年電商交易額達8000萬元,同比增長60%,為創業者提供了廣闊舞臺。

社會保障網越織越密。德化持續優化教育醫療資源配置,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完善縣域醫共體建設。同時,扎實推進“全閩樂購”促消費活動100多場次,帶動商品銷售增長25%,讓群眾在便利消費中感受生活品質的提升。
站在“十四五”收官的節點回望,德化以陶瓷為筆、生態為墨,在泉州高質量發展的畫卷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從傳統瓷都到智造新城,從生態高地到文旅勝地,這座山區縣城的轉型實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面向未來,德化將繼續深耕特色、久久為功,奮力建設共同富裕的山區范例,為泉州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多瓷都力量。
(記者 吳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