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8月14日訊(通訊員 吳煌煊 閩南網記者 黃紫燕)深夜的尚卿鎮,滿載藤鐵工藝品的物流貨車川流不息,道路兩旁快遞公司的燈火亮如白晝。這流動的光影,映照著一個偏遠山鄉的非凡嬗變——從一根竹篾、一條藤蔓起步,尚卿人用半個世紀的堅韌與創新,將古老的指尖技藝編織成縣年產值超300億元、產品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龐大產業,更“編”出了千家萬戶的小康圖景。
竹篾起家:一根藤條編就產業傳奇
時光倒流至1971年,在外漂泊的陳清河帶著一身竹編技藝回到尚卿。當捕捉到暖水瓶竹殼短缺的商機后,他建立起竹編車間。一根根平凡的竹篾,經尚卿人巧手編織,竟化身為輕巧實用、物美價廉的商品,迅速行銷全國。這星星之火點燃了沉寂的山鄉——家家設作坊,戶戶忙編織,尚卿竹編廠更在短短三個月內拿下1500件出口訂單,將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然而,時代浪潮奔涌向前。當暖水瓶漸成記憶,傳統竹編陷入低谷。困境中,尚卿人沒有退縮。陳清河等人銳意革新,大膽嘗試“以鐵絲為骨、藤條為面”,創制出“葡萄”系列藤籃。1991年廣交會上,這融合剛毅與柔美的新藝種驚艷全場,半天即斬獲600萬美元訂單。“藤鐵工藝”從此誕生,產業迎來第二個春天。一時間,“村村點火、戶戶冒煙”,上千加工點遍布山鄉,產品遠渡重洋,尚卿也贏得“中國藤鐵工藝第一鄉”美譽。
電商破局:山鄉小屏鏈接全球市場
2008年,金融風暴席卷全球,嚴重依賴外貿的藤鐵產業再遇寒流。灶美村的年輕人們敏銳捕捉到內需市場的脈搏,率先嘗試“一臺電腦、一根網線”的創業模式。藤鐵工藝品在淘寶平臺意外走紅,訂單從全國各地紛至沓來。“能賺錢的事,大家當然要一起做!”年輕人抱團取暖,帶動鄰里共同創業。
創業之路并非坦途。山高路陡、物流不暢曾是大難題。灶美村民齊心協力捐資擴路,積極奔走拿下物流代理權,硬是鋪就了尚卿第一條柏油路。在村兩委組織下,電商培訓廣泛開展,網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2013年,灶美村以年交易額1.8億元榮膺首批“中國淘寶村”。在其示范帶動下,尚卿鎮現已擁有10個淘寶村,年電商銷售額突破31億元。無數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增收,曾經外出漂泊的身影,如今在家鄉的燈火通明中編織著幸福。
守正創新:老樹新枝煥發時代光彩
在藤云工藝園安溪合興工藝有限公司的展廳內,近10萬件藤鐵工藝品無一重復,令人嘆為觀止。負責人吳江南道出了產業長青的密碼:從“賣產品”到“賣創意”。尚卿人不斷突破邊界,新材料如亞克力、鋁合金被大膽融入,3D打印、真空鍍鈦等現代技術顯著提升效率與精度。藤鐵產品更被賦予“智慧”——無線充電、語音控制等智能模塊巧妙嵌入,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碰撞出嶄新火花。
為給產業注入持久動能,尚卿鎮多管齊下。平臺聚能:建設藤云工藝園、藤鐵一條街、972源工坊等載體,打造“前店后倉”高效模式。藝術賦能:創建哲匠美術館,攜手藝術家陳文令,推動“產品藝術化、藝術生活化”,探索銷售空間解決方案。人才蓄能:設立大師工作室傳技授藝,與清華深圳研究院、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院等共建產學研基地;開辦“尚卿工藝講堂”、藤鐵技藝高級研修班,培育本土創新力量。綠色轉型:引入信和水性漆技術服務中心,推動行業“油改水”,建成水性漆噴涂生產線28條,實現環保升級。
共富生花:藤鐵織就萬家幸福景
五十載砥礪奮進,藤鐵產業已深深扎根尚卿水土。尚卿鎮現有藤鐵家居工藝企業近千家,各類加工點3000多個,從業人員近3萬人,產品遠銷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組數字的背后,是千家萬戶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祖傳的手藝成了致富的金鑰匙,家門口的工廠提供了穩定的崗位,電商的蓬勃發展讓山鄉與世界緊密相連。環境也在同步蝶變,物流路網四通八達,產業園區拔地而起,藝術空間點綴鄉間。
從第一只竹編暖瓶殼,到如今融合智能與藝術的萬千家居精品;從為溫飽奔波的偏僻山鄉,到產值超十億元的全國特色產業強鎮,尚卿的故事,是一部“人”的奮斗史詩,一曲“產業”與“鄉土”共振的共富華章。藤條與鐵絲的每一次纏繞,都凝聚著尚卿人的匠心與夢想,編織著這片水土更加豐饒、美好的明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探訪城鄉融合的永春之路:新韻·新事·新風2025-10-21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