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中,晉江以“晉江經驗”為引領,創新實施“企業家+科學家”融合創新戰略,破解產業難題,構建全鏈條創新生態。今天,距離第三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晉江舉辦僅剩10日,賽事氛圍愈發濃烈,企業與人才項目對接互動更加深入。從“企業焦慮”到“科研破局”,晉江以開放姿態吸引全球人才,打造縣域“創新高地”。這正是新時代創新發展“晉江經驗”的生動實踐。

已有超30家優質企業入駐投產的晉江新智造產業園,配套了超千平方米眾創空間,將大大吸引眾多科學家、博士在這里落地發展。 記者 陳巧玲 攝
秋日晉江,創新勃發。10月26日—28日,第三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將在這座民營經濟活躍的城市舉行。這場我國規模最大、層次最高、覆蓋面最廣的博士后賽事,已吸引全國3.6萬人攜8006個項目報名,參賽規模創歷史新高。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這一全國性博士后賽事首次由縣域承辦。
博創賽選擇晉江絕非偶然。工業是縣域經濟“優等生”晉江的發展根基和“硬支撐”。擁有豐厚多樣化產業基礎的晉江,是科創人才得以大展身手的絕佳土壤,更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好樣本。數據顯示,晉江擁有超8000億元的工業大盤。其中,超3000億元的鞋服產業、超1000億元的紡織產業、超800億元的食品和建材產業構成傳統優勢板塊;此外,智能裝備、醫療健康、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也在向更多科創人才伸出“橄欖枝”。
當“敢為天下先”的晉江企業家,遇上“專攻卡脖子”的科學家,一場融合創新的化學反應正悄然開啟。
揭榜領題: 從“企業焦慮”到“科研破局”
“傳統紙尿褲材料多不可降解,容易造成新型白色污染,對環境影響較大。這是行業多年的難題。”美佳爽(中國)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出云亭坦言,找到既環保又能保障使用舒適的全生物降解無紡布,是推動行業升級的關鍵。
原來,晉江、泉州是國內衛品行業重要的產業集聚區,擁有包括恒安集團、美佳爽等多個知名品牌、規模企業。多年來,紙尿褲等產品面臨產品革新,特別是ESG(編者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用于評估企業經營的可持續性與對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帶來的挑戰,已經阻礙了企業走向下一個發展能級。
難題如何解?今年的博創賽上,美佳爽(中國)有限公司將這一挑戰公布——“速滲干爽全生物降解無紡布材料研發與應用”項目需求正式掛出。
在晉江,博創賽不是一場簡單的競賽,而是破解產業難題的鑰匙。“揭榜領題”賽制成為打通企業需求與科研供給的關鍵通道。
如今,美佳爽的困擾,經福州大學晉江校區許平凡博士團隊成功揭題,成為揭榜領題賽組別中的亮眼案例。
該團隊構建了“速滲干爽全生物降解無紡布”全鏈條技術方案,從材料端到工藝,再到設備,全方位推動下,實現生物降解性、力學強度與柔軟度的兼顧,確保產品適配母嬰、成人護理等高端衛生用品場景。
面對傳統紙尿褲材料不可降解的“綠色焦慮”,企業拋出需求;科學家團隊憑借多年技術積累,以全鏈條解決方案成功揭榜。
“企業投錢,博士解題”的模式,真正讓實驗室的“從0到1”迅速轉化為生產線的“從1到N”,實現了傳統優勢產業的“基因重組”。
不只有許平凡博士團隊的揭榜。本屆大賽上,華僑大學制造工程研究院博士后卓榮錦攜“智能柔性化全自動分揀包裝設備的創新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參加揭榜領題賽高端裝備制造與機器人賽道,也直指當下晉江多個產業對智能化、數字化裝備的精準需求。
“來到晉江后,從交通網絡到科創載體,從賽事場館到生活配套,我能感受到這座城市正以最優的姿態迎接來自全球各地的博士后人才。”大賽總決賽參賽選手李法君表示。
融合創新
“企業家+科學家”雙輪驅動
晉江的產業轉型之路,始終伴隨著“企業家精神”與“科學家智慧”的深度融合。
在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裁許金泰看來,“企業家+科學家”融合創新構建了創新價值鏈閉環。“‘企業家+科學家’融合創新機制恰逢其時。在晉江市委、市政府的對接與支持下,我們已與東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分別開展噴涂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研發合作。”
科學家擅長“從0到1”的技術突破,依托深厚的理論基礎攻克前沿技術難題;而企業家聚焦“從1到N”的價值轉化。
過去,興業科技的產品主要應用于鞋履、箱包等領域;如今,已逐步拓展至新能源汽車內飾,并進一步切入機器人制造領域,開始為其開發搭載傳感器的仿生表皮。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吳國仕透露,在這一過程中,興業科技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展開了深入合作,“事實上,在新能源汽車方向盤上,我們已推動相關技術落地,顯著提升了傳統皮革產品的附加值。”
三斯達(福建)塑膠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志猛坦言,實體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與材料創新,而單靠企業自身力量往往難以實現突破,“我們希望借助博創賽平臺,與博士、教授等專業人才溝通交流,獲取前沿技術思路。”
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導戴厚德正帶領團隊全力備戰博創賽。在他看來,推動“企業家+科學家”融合創新工作機制,本質上是產學研用的深度結合。這一機制能讓科研團隊更好地與產業界對接,將實驗室里的技術真正應用到企業生產中。
晉江同威科創基地負責人玄甲國以“最早響應者”與“首批受益者”的雙重身份,印證了“企業家+科學家”融合創新的實踐價值。
目前,該基地依托電子輻照專業技術,已與晉江制鞋、衛品、食品等領域企業加強合作鏈接,且在鞋業領域率先結出碩果——成功研發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科技產品。未來,在食品健康、醫療、衛品等晉江優勢產業集群上,該技術有望實現多個行業產品的品質升級。
產業筑基
從“一場賽事”到“一片生態”
博創賽的價值遠不止于三天或是三個月的競技。對晉江而言,它更像一塊“強力磁石”,讓高端人才、項目與資源在晉江這片創新創業熱土上再次凝結集聚,催化城市持續升級。
為迎接這次大賽,晉江堅持“以賽興城、以賽促產、以賽聚才”理念,精心籌備、周密組織,舉全市之力推進各項籌備工作。晉江牽頭搭建對接橋梁,廣泛征集技術攻關需求,促進博士后團隊與本地企業精準對接。
在晉江新智造產業園,園區配套了超千平方米的眾創空間,涵蓋金融超市、科技孵化器、企業賦能平臺和政務服務窗口等公共服務載體,構建了全產業鏈運營服務生態圈。目前,園區33家優質企業已全部入駐投產,涵蓋智能裝備、智能輕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真正實現“科學家、博士等各層次人才、項目團隊都可以在這里找到落地發展的空間”。
引進大院大所,晉江構建起科創人才成長的高標準空間,營造科創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濃厚氛圍。
近年來,晉江基于企業和產業發展的局限,著力解決科技創新資源匱乏、創新能力薄弱等短板問題。如今,晉江已落地運營港理大晉江技術創新研究院、同濟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晉江分中心等13家高水平科研平臺,實現主導產業科研平臺全覆蓋。
不僅讓科創人才來了有社交圈,還要來了有家的感覺。從“住有所居”到“學有優教”“病有良醫”,晉江用無差別的民生保障,織就了一張覆蓋人才生活全場景的“安心網”,讓無論本地還是外地人才,都能在這座城市找到“家”的溫暖。
從“創業無憂”的科企協同,到“生活無憂”的同城待遇,這座城市正以全維度保障,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過得好”。
正如參賽博士后卓榮錦所感受到的:“來到晉江后,主辦方為我們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保障,不僅組織熟悉賽場環境、對接各項需求,還安排了系統培訓,細致周到的安排令人倍感貼心。”
賽場之外,晉江整座城市已成為創新應用的“最佳試驗田”——這里既有堅實的產業基礎,也有豐富的應用場景,更有旺盛的市場需求。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晉江市已培育產值超5億元重點工業企業119家,其中,產值5億~10億元企業91家、10億~30億元企業25家、30億~50億元企業1家、50億元以上企業2家,工業大盤依然穩固。
晉江高科技園區企業博士后工作站在站博士后曾少甫表示,博創賽對晉江的意義重大,不僅有助于產業升級、人才引進,還在于“建生態”——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攻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當全球頂尖的博士后智慧與“晉江經驗”碰撞、實驗室的尖端技術與優勢產業深度融合時,晉江這座民營經濟重鎮,正在書寫縣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記者 柯國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