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下杭,古老商埠煥發新活力,歷史與商業相得益彰;在煙臺山,老洋房注入新功能,傳統與新潮在此交融;在梁厝,古村落煥發新生機,田園與都市和諧共生……這些活化案例,正是福州守護城市文脈的生動縮影。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783處不可移動文物,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6處。
20世紀90年代,福州出臺《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條例》,在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領域屬率先之舉,為福州的歷史文化保護撐起了法治屏障。近年來,福州市賡續傳承,相繼頒布一系列名城保護法規等規范性文件,編制《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等32項專項規劃,持續推進古建筑和文化遺產保護,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文化遺產保護網絡。
在法治保障的基礎上,福州以科學規劃引領保護工作。三山兩塔一條江的古城山水格局保留至今,福州富有特色的建筑與山水城市空間格局被中國科學院院士吳良鏞譽為“東方城市設計的佳作”。
精心保護,讓古厝重煥生機。福州近年來累計投入超過300億元用于古厝保護修復,完成重點文物、歷史建筑登記逾1000處,古厝保護“福州模式”獲評全國示范案例。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堅持“最小干預”原則,采用傳統材料和工藝,還原古建筑歷史風貌,并引入文創、民宿、展覽等業態,讓古厝真正“活”在當下。
活化利用,讓文脈綿延不絕。2022年,隨著《福州市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管理辦法》出臺,對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邁上新高度。福州市17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風貌區)、261條傳統老街巷,已然成為這座城市的“福氣”寫照。福州傳統城市中軸線,串聯起三坊七巷、上下杭、朱紫坊等歷史街區,實現了從“保下來”到“活起來”的華麗蛻變。
福州多年來堅持“全域推進、分類保護、活化利用、傳承弘揚”,構建了全市域、全體系、全要素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格局。21個歷史地段、1000余處歷史建筑、400余處傳統風貌建筑分布在福州全域,為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留下了璀璨瑰寶。這座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用多年的堅守,書寫了一段歷史文化保護與城市發展共生的動人故事。(記者 燕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