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啟動儀式前,擔任主競賽單元“金絲路獎”國際評委會主席的著名導演陳凱歌攜全體評委亮相新聞中心,接受媒體采訪,分享評審理念與電影節觀察。
評委紛紛點贊福州
共話“光影之道”
“我是福州人,我對這座城市充滿感情,福州是一座充滿活力、風景優美、美食遍地的城市,這是一座幸福的城市。”陳凱歌說,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正呈現“越辦越好”的趨勢,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選片標準清晰,聚焦“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文化、歷史與文明互鑒;評審團隊專業,匯聚了國內外優秀的演員、編劇、導演等多領域電影人;評委背景多元,來自意大利、印尼、比利時等國,共同凸顯電影節的國際視野與文化融合。
其他評委也分享了各自的關注點與感受。
陳數表示,將重點關注影片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方式,希望通過國際交流為自身表演帶來新啟發。
王景春透露,此前曾在福州拍攝電影《地久天長》,對這座城市印象很好,此次以評委身份重返這里倍感親切。
意大利評委加布里爾·梅內提認為,電影節為不同文化提供了連接平臺,他感受到了福州的活力。
印尼評委加林·努格羅稱,收到邀請后,團隊一致建議他“一定要參加”。
比利時評委馬提亞斯·德爾甫已是第二次來榕,稱贊福州夜景美麗、城市宜人。
陳宇表示,很榮幸能與眾多優秀電影人共話電影藝術。
動畫單元:
“故事為王”是核心準則
動畫片單元評委安東尼·拉默里納拉、黃家康、羅恩·戴恩斯在見面會上達成一致:“故事為王”是動畫創作的核心準則。
羅恩·戴恩斯指出,故事重要性優于技術,好故事即使技術不完美仍能打動觀眾。理想狀態是故事與技術兼備,但故事是基礎。
安東尼·拉默里納拉呼應這一觀點,認為不應過度依賴技術,當前部分動畫片質量下降正是因忽視敘事所致。
黃家康從傳統故事改編角度強調,需深入理解其文化內核,找到與現代觀眾的情感共鳴,避免“老套”。他特別指出,改編應注重“文化提煉”與“現代解讀”并重,建立傳統與當代的聯結。
評委們一致認為,電影節是推動動畫藝術與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有助于絲路精神在光影中傳承。
紀錄片單元:
真實感與人文關懷是靈魂
紀錄片單元評委范立欣、拉法爾·里斯托帕德、周兵等人圍繞紀錄片的真實性、國際傳播與情感共鳴展開討論。
周兵強調紀錄片應捕捉“人在歷史中的真實狀態”。
范立欣指出,紀錄片應從單向“宣傳”轉向雙向“傳播”,挖掘人類共通的情感與價值,以開放心態搭建跨文化橋梁。
拉法爾·里斯托帕德認為,引發全球共鳴的關鍵在于通過個體真實表達觸及家園、歸屬感等人類共同議題。
評委們一致認為,真實感與人文關懷是紀錄片的靈魂。國際傳播應注重“雙向理解”,技術為內容服務,情感真實優于形式創新。年輕創作者應扎根本土文化,關注人類共同命題。(記者 陳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