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2025年中國(福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在福州開幕。本屆論壇主題為“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賦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10月15日,2025年中國(福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在福州開幕。福建日報記者 肖春道 攝
這是繼2006年第四屆非公論壇在廈門舉辦以來,論壇再次回到福建、首次落地福州。800多名來自政府部門、商界、學界的代表們齊聚福州,探尋鼓勵、支持、引導非公經濟發展壯大的新路徑。
構建非公經濟的“熱帶雨林”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中,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美麗的浪花。
早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六年七下晉江調研,總結提煉“晉江經驗”,其中就包括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等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必須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提出“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應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十分重視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健康成長、對他們寄予殷切期許。
從今年2月17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到10月14日剛剛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在不同場合提出建議、貢獻智慧,為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注入活力、增添信心。

已有超30家優質企業入駐投產的晉江新智造產業園。 圖源:晉江經濟報
中國民主建國會是我國8個民主黨派之一,主要由經濟界人士以及相關的專家學者組成。作為民建中央主辦的高層次經濟論壇,中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已成功舉辦20屆,已成為動員組織非公經濟人士參與經濟建設的重要平臺,被視為觀察中國經濟、民營企業發展的窗口。
20多年來,論壇主題始終緊扣時代脈搏,如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市場加速開放的初期,論壇關注營商環境和市場準入;當國家提出“雙碳”目標、強調創新驅動和新質生產力時,論壇的主題聚焦綠色發展與科技創新……
歷屆論壇促進資源要素精準配置,推動政策與市場的有效銜接,為地方帶來了項目、資本和人才。

潯興公司智能化車間。圖源:晉江經濟報
本屆論壇為何再次回到福建?民營經濟是福建特色所在、活力所在、優勢所在。截至2024年年底,民營經濟貢獻了福建全省近70%的地區生產總值、70.6%的稅收、70%以上的科技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4%的企業數量。
民建福建省委員會主委吳志明說,一方面,利用論壇平臺,展示福建產業基礎、營商環境和“多區疊加”的政策優勢,策劃了一批契合度高、帶動性強的目標項目;另一方面,傳遞非公企業的具體訴求,推動政策更具針對性與可操作性,助力非公經濟行穩致遠。
從思想碰撞到落地實踐
這場跨越近二十年的“久別重逢”,交出了怎樣的精彩答卷?
屏山君認為,答案藏在三個“度”里。
一是思想碰撞的深度。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在此背景下,本屆中國非公論壇緊扣時代脈搏,探索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之道。“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制勝之道”“民營經濟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重要力量”……會場上,各界代表展開深度對話、分享真知灼見。

本次論壇,現場集中簽約39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額突破440億元。圖源:福州日報
二是項目落地的厚度。本次論壇,現場集中簽約39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額突破440億元,涉及智能制造、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文旅等多個領域,將為福建的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在福州,海盛科學谷項目,規劃建筑面積17萬平方米,致力于打造集創新、研發、智造與文化交流于一體的新一代都市工業綜合體,未來將招引100家以上先進智造企業,構建超級工廠集群。在廈門,長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將投資1.5億元,用于長風藥業高端吸入制劑研發及產業化基地項目,助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在南平,福建圣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將投資6億元,打造生熟一體化智慧工廠,推動食品加工產業向智能化轉型升級。這些優質項目的密集落地,正快速構筑起福建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新高地。

海盛科學谷項目將打造以新一代光電信息技術與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產業園區(項目效果圖)。圖源:遇見閩侯
三是合作共贏的廣度。經歷20屆沉淀,論壇已形成強大的品牌號召力。本屆論壇不僅凝聚了福建本土的優秀企業,更吸引了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重要經濟區域的知名企業。參會企業中,既有專注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也有掌握核心技術的制造業單項冠軍。
論壇落幕之際,正是務實合作啟航之時。與會代表們走出會場,組成多路考察團,深入福州、廈門、莆田、三明、南平等地市開展商務考察和項目對接。從思想碰撞到落地實踐,讓創新的種子在福建的產業土壤中生根發芽。
推動“DNA雙螺旋”上升
10月13日,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表彰3名經濟學家“對創新驅動型經濟增長的闡釋”,再次彰顯了創新在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
就地方發展而言,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就像“DNA雙螺旋”,密不可分、相互融合,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

寧德時代以5年近10倍的產能躍遷締造了全球最大鋰離子電池產能規模。圖源:寧德時代官微
目前,福建省95%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民企,70%以上的應用開發類省級科技項目由民營企業牽頭或參與承擔。基礎良好、前景廣闊,如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在15日下午的專題論壇中,與會代表圍繞我國在數字經濟、低空經濟、生物醫藥等創新領域的實踐與探索等展開專題演講。在思想的碰撞激蕩中,與會嘉賓們形成了幾點共識。
其一,以創新驅動增添動能。當前,數據要素與人工智能已成為新的重要引擎。福建正推動數據匯聚共享、整合開發、流通交易,建立了省公共數據匯聚共享平臺,數據要素產業生態正在加速形成。福建省政協常委、數字中國研究院(福建)院長宋志剛表示,應通過推動公共數據的充分共享和開發利用,以及建設和運營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兩方面舉措,著力破除數據要素共享流通堵點。
其二,以產業升級優化結構。福建正提速推動傳統產業智改數轉,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構建體現福建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眼下,最有價值的還是將人工智能與傳統產業、工藝、產品進行深度融合,產生更大效益。”民建北京市委民營企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開域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施侃,結合人工智能賦能水廠、零售、交通、制造、能源等領域的應用實踐案例,展示了AI大模型在工業場景下發揮的巨大價值。

工業機器人在福耀浮法玻璃生產線上作業。圖源:福州晚報
其三,以改革攻堅激發活力。現場,全國工商聯原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莊聰生講述了晉江從一個面積僅為600多平方公里的福建一域,走向領跑全國的“十強縣”的生動故事。他認為,“晉江經驗”是創造晉江奇跡的金鑰匙,其所蘊含的改革理念、發展思路,科學把握發展規律、改革規律,為新時代推動我國民營經濟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思想動力。
論壇中的思想碰撞暫告段落,但探索發展的航程從未停歇。前路浩蕩、大海汪洋,各種所有制經濟各有優勢,都有機遇、有未來。在舵手領航下,非公經濟已蓄滿風帆,向著高質量發展的壯闊征程破浪前行!(福建日報記者 徐文錦 胡松坤 劉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