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滿城繁花,處處生機盎然。廈門以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擔當作為,迎攬八面來風,奏響勇立潮頭、勇毅前行的奮進強音。
廈門人民不會忘記,一年前,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廈門考察并作重要講話。他強調,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上奮勇爭先。
一年來,我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廈門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今年9月8日向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致賀信精神,沿著40年前習近平同志在廈門工作期間領導編制的《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指引的方向,勇擔特區使命,以綜合改革試點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提升城市發展競爭力。緊扣習近平總書記對廈門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要求,謀劃實施580項重點改革任務,不斷謀深謀細謀實探索試驗、探路先行的思路舉措。
鷺島兒女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一步一個腳印將總書記的殷切期待化為美好現實。
深耕細作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佇立在廈門自貿片區極目遠眺,巨輪穿梭、班列轟鳴、銀鷹嘯空……一幅“海絲”與“陸絲”交匯、資本與產業共舞的開放盛景澎湃鋪展。
時光回到去年10月16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他參觀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成果展,聽取當地擴大改革開放、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等情況介紹,同綜合服務大廳窗口工作人員互動交流。他指出,福建和廈門要適應形勢發展,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對接國際高標準深耕細作,多出一些制度性、政策性成果,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再立新功。
如同一粒種子扎根沃土,汲取成長的力量;一座燈塔屹立海岸,照亮前行的航程——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關懷與殷殷囑托,為廈門自貿片區這片發展熱土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
今年9月1日,全國首個《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海上貨物運輸合同范本》在海絲中央法務區自貿先行區正式發布。這不僅是一紙合同,更是一套機制、一項標桿,標志著廈門在打通新能源出口“安全通道”上邁出關鍵一步,為中國制度型開放再添“廈門樣本”。這是廈門自貿片區以制度創新賦能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鮮活注腳。
持續推進鋰電池運輸系統集成創新,建成全國首個海上運輸“單一窗口”;持續服務打造新發展格局節點城市,實現海滄港綜保區、象嶼綜保區發展績效排名的新提升;獲批離岸轉手買賣業務免征合同印花稅政策,推出船舶登臨智慧檢疫等創新模式……
自由貿易試驗區,被稱為“離世界最近的地方”。這里是世界看中國的窗口,也是中國走向世界的最前沿。一年來,廈門自貿片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梳理出78項工作任務并加快推進實施,對接國際高標準深耕細作,不斷推出制度性、政策性的創新成果,以一個個生動實踐書寫著新時代高水平開放與高質量發展的答卷。
國慶中秋假期后的首個工作日,廈門自貿片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服務小分隊就忙碌了起來,他們來到智創互聯臺青基地,為臺胞臺企送去新政解讀,回應臺胞臺企在住所變更、出資期限等方面的疑問。“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務實舉措,讓每一位來廈創業的臺胞,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和深切的情感認同。”廈門自貿片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張婷說。
一年來,廈門自貿片區始終牢記囑托,深度融入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擴大大嶝市場臺灣商品銷售品類,拓展“兩岸通保”等金融便捷服務,落地大陸首票對臺跨境電商“跨關區退貨業務”等,持續探索兩岸融合新路徑。
在國家改革開放“版圖”上,廈門是一塊被賦予厚望的“試驗田”。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金磚創新基地……一個個“國字號”平臺在廈門落地生根,既是中央賦予的使命,也是廈門主動爭取、敢為人先的結果。這座引領風氣之先的英雄城市,一次次讓榮耀的坐標標注在這片生機勃發的熱土上。
探索試驗 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10月9日,兩輛滿載電子元器件、跨境電商包裹的貨車,經廈門海關監管放行后,順利以“跨境一鎖”快速通關模式駛往香港。
“快速通關模式不僅提高了運輸效率,而且避免了中途開拆搬運對化妝品等易碎品帶來的損壞風險,特別適合我們跨境電商時效強、單價高的行業。”廈門陸港通供應鏈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武龍對“跨境一鎖”模式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去年7月,廈門海關啟動“跨境一鎖”業務模式,由香港、廈門兩地海關對進出口貨物實施監管,深圳海關實行途中自動核放,實現貨物在內地與香港間公路口岸不換車、不換鎖、自動快速驗放,在實現運輸車輛24小時往返的同時,可有效壓縮約28%的物流成本和30%的運輸通關時長。
高水平對外開放,必然是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相對較高,進出口通關時間相對較短、成本相對較低,與服務貿易相關的人員往來、交通運輸等相對自由便利。
廈門聚焦航空維修、跨境電商、醫療器械維修等新興業態產業需求,推動“跨境一鎖+特色產業”融合發展,持續出臺多業態集拼、朝發夕至早班車等創新舉措,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助力更多企業“揚帆出海”。
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建立企業“窗外”事務協調服務機制、建立一站式企業服務平臺……今年以來,廈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廈門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持續在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上探索試驗、探路先行。今年3月出臺《廈門市聚焦經營主體關切著力提升營商環境競爭力行動方案》(以下簡稱“廈門營商環境8.0方案”),積極回應企業關切,從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四個方面推出80項具體舉措,為各類經營主體在廈門發展壯大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更堅實的保障、更廣闊的空間。
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是廈門營商環境8.0方案的一個關鍵詞。在這方面,廈門聚焦新能源產品出口、跨境電商新業態等領域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以更優的跨境貿易營商環境激發新興產業發展新活力、增強外貿發展動力。數據顯示,今年1月—8月,鋰電池、船舶、電動汽車出口同比分別增長0.9%、19.9%和94.4%。
建通道、優環境、搭平臺、暢循環,廈門堅持改革和開放“雙輪驅動”,全方位提升對外開放的能級和水平,以更高水平開放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
敢闖敢試 高質量推進綜合改革試點
綜合改革試點,作為中國漸進式改革的最新實踐,是改革步入“深水期”“攻堅期”的全新試驗和探索。
一年來,廈門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傳承弘揚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廈門工作期間開創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縱深推進綜合改革試點,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釘釘子的精神推動各項綜合改革任務落地落實,形成更多市民群眾和經營主體可感可及的改革成果。
廈門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優化升級“人才生態12條”,不斷深化“鷺引五洲”海外引才行動。
不久前,在廈門工作兩年多的俄羅斯人亞歷山大申請了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他說:“廈門風景美,人也友善,希望能在這里安家落戶。”
在這背后,是我市積極探索實施外籍人員技術技能評價認定機制、國際職業資格認可清單制度改革,有效打通外籍人才來廈便利化應用制度通道的縮影。與此同時,我市設立工作許可與居留許可聯辦窗口,推出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和社會保障功能集成實體卡,不斷提升外籍人才在廈工作和生活的便利性。
“我們營造開放包容的人才發展生態,不斷提升外籍人才在廈執業便利化水平,目前全市國際化人才已超6萬人。”廈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全國范圍率先實施船舶“不停運辦證”模式,在全國首創“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安全保障機制”,在全國首創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為基礎的環境準入集成改革……
截至目前,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清單改革任務在廈門高質量落地實施,形成62項全國首創改革成果,29項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廣,探索形成了223項制度成果,為國家層面上改革提供可借鑒的重要經驗。
從土地破冰到金融賦能,從產業集聚到營商環境優化,一個個試點示范、一組組喜人數據,讓人感受到闖、創、干、拼的廈門速度與激情。
日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發布的《改革熱度第三方評估報告》顯示:自廈門開展綜合改革試點以來,改革熱度連續9個季度平均指數位居全國第一。
改革潮涌,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一個個“全國第一”,一批批具有廈門標志性、全國影響力的重大改革、特色改革、原創改革品牌接連落地并產生積極效應,廈門將制度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城市發展競爭力正加快塑造。
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26.16億元,同比增長5.7%,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一幅兼具速度與質量、活力與韌性的發展畫卷徐徐展開。
一年是節點,更是新的開始。
從上一個金秋到這一個金秋,廈門有付出,也有收獲,有美好愿景裝點的廈門,風景無限。
從這一個金秋到下一個金秋,廈門有信心,也有干勁,有堅定奮斗目標的廈門,未來可期。
(廈門日報記者 黃懷 吳曉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