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姐,兩人點兩份沙茶面加兩小份四果湯就夠啦,不夠再添!”昨日傍晚,廈門貓街一小吃店店員小林笑著提醒游客。不遠處,孩子們在“喵星文明守護者”卡通裝置前打卡。這個靠“貓IP”走紅的街區,正以“文明+網紅”模式,打造貓街新時代文明實踐帶,讓文明理念融入煙火日常。
“雙聯盟+公約”筑牢文明治理根基
“文明是‘無形’的財富,對商業街來說,能提升口碑、增強黏性、做出品牌,實現差異化競爭。”商圈內一家店鋪的房東吳升主動捐出臨街黃金廣告位,打造成文明打卡點,他道出了街區治理的核心邏輯。
廈港街道下沃社區以“共建共治共享”為抓手,構建“雙聯盟+文明公約”體系。在貓街商圈聯合黨支部牽頭下,30家餐飲、零售、文創商戶組成“文明商家聯盟”,民主推選評議小組,建立星級動態評選機制——每月對照《文明公約》,從文明餐桌到誠信經營逐項打分;聯盟微信群實時共享“增設半份菜”“提供免費打包”等動態,形成“問題收集-響應-反饋”閉環。60余個房東組成的“房東聯盟”,以“一房東一檔案”掌握店鋪動態,為文明筑牢“后端保障”。
“貓街通過創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帶,聯動‘文明商家聯盟’與‘房東聯盟’,開展‘貓街文明商家’授牌儀式并策劃一系列主題活動,持續培育優質商戶,激活商圈發展動能。”下沃社區黨委書記朱小梅向記者介紹道。如今,這條實踐帶成功構建起全民參與的文明“生態圈”——走進貓街,處處可見文明新風:便利店在休憩用餐區設置創意文明餐桌提示牌,小吃店巧妙融入貓咪元素宣傳文明用餐理念……從商戶服務細節到街區治理,文明理念已深度融入貓街運營的各個環節,成為商圈發展的內生動力。
“貓IP+彩繪”讓文明可感可玩
“媽媽,小貓愛干凈,也講文明!”5歲的樂樂駐足貓街階梯前,這是貓街一處新網紅打卡點——樓梯立面變身貓咪墻:胖橘貓打哈欠的彩繪旁,“喵趣橫生時,文明正流行”的標語格外顯眼。在貓街里,像這種通過彩繪把貓IP和文明理念融入環境的網紅打卡點還有很多,這些作品由文明商家黑螞蟻牽頭召集商家聯盟一起策劃,是貓街讓文明餐桌“可視化”的巧思。為打破文明倡導的刻板印象,貓街以“貓IP”串聯全場景,細節更見商戶用心。“沖打卡來,卻被文明細節打動,可以感受到廈門的溫度!”游客小吳的感受,正是場景化傳播的效果。
“全民踐行者”激活傳播活力
暑假里,30余名小朋友化身“小小食安守護者”,走進演武1658商圈,與商戶交流采購流程,體驗“文明點餐小助手”。這種沉浸式互動,讓食品安全和文明餐桌的理念更有效落地。
貓街針對不同群體設計參與場景:面向青少年,開展“禮行貓街,文明一‘廈’”夏令營,孩子們手繪文明海報、監督剩菜打包,成了“小傳播員”;面向市民游客,小廣場設立“文明打卡活動”,完成“適量點餐”“光盤分享”可換貓咪文創;面向商戶,評選“文明餐桌示范店”,將誠信經營、文明餐桌等納入評分。
這些活動催生出“現象級傳播”:“貓咪彩繪+實踐特色”視頻獲大量點贊,“小小食安官”活動引多地借鑒,理發店為環衛工“義剪”,以行動傳播文明理念。
廈港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的貓街成為“商業+社區+文明”的一個縮影,文明餐桌不再是孤立倡導,而是與社區治理、街區活力、文化體驗融合的“新標簽”。
曾經,貓咪在貓街的使命是捕鼠護糧;如今,它們化身可愛的“貓IP”宣傳愛糧理念。角色雖變,但“珍惜糧食”的寓意始終如一。游客看彩繪時會留意文明提示,市民用餐時會主動適量點餐,商家加入聯盟后自覺傳遞文明理念……“體系構建-場景創新-互動參與”的全鏈條模式,讓貓街既成“網紅打卡地”,更成廈門文明城市建設的“鮮活樣本”。
(廈門日報記者 沈彥彥 通訊員 詹騏 陳星穎 林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