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第二大湖茵萊湖,是一處絕佳的避暑勝地,這里三面環山,近1000米的海拔,成就了四季涼爽宜人的天氣,所以無論涼季還是熱季前往緬甸,茵萊湖都不可不去。
清晨的茵萊湖
生活在茵萊湖的茵達人,住在湖中的高腳屋里,他們多以打漁為生。守著湖水,守著一條木船,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子過的平靜自然。
茵萊湖的漁民,每天早晚都會在湖面上打漁。每當此時,就能看到傳說中的茵萊湖特殊景觀——單腳劃船(LegRowers)。
從遠處看,姿勢比較別扭,我們讓船夫靠近,看見漁民一只腳站在小船甲板上,另一只腳纏繞在槳上,并用手握住槳的上端,手腳和腰部同時發力,一搖一擺地就把船劃起來了。
清晨捕魚的人很多
說實話,我描述的實在不夠寫實,單腳劃船的姿勢也頗難模仿,但茵達人幾百年來都是這么劃船,在他們看來再平常不過。打漁的茵達人使用的漁網也很特殊,像一個大號“雞籠”,使用方法也很特別,口述不清,大家可以看圖為證。
如果運氣好,也許還能在早晨或傍晚的茵萊湖,看見真正的“打”魚場面。漁人舉著木棒在水面上使勁拍打,濺起碩大水花。真納悶,難道真的能用木棒把魚打死么?我們的船夫說,目的是為了嚇唬膽小的魚,讓他們趕緊跑到特殊材質的“魚網”里去。
我問我們的船夫,說他們為什么不用手劃船,他說因為手要用來捕魚、勞作啊,這解釋確實權威,所謂手腳并用么。
傍晚捕魚的漁民
但也有資料對茵達人用腳劃船,卻不用手是這么解釋的,說生長在茵萊湖的人出門就是水,所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從小就練習劃船。而因為一輩子都生活在水上,較少走路,為了保持四肢發育平衡,茵達人開始用腳劃船。
清晨和傍晚的茵萊湖霧氣藹藹,水面靜的出奇,遠山如剪影一般線條簡潔。漁人搖搖晃晃劃著小船、低頭勞作的情景,構成一幅茵萊湖最美的生活畫卷,令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