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德化縣文旅市場交出亮眼答卷——102.7萬人次游客、8.95億元旅游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16.1% 和145.2%。紅旗坊里陳文令藝術展的觀展隊伍蜿蜒不絕,成鋼工作室的陶瓷雕塑創作熱火朝天,“中國白·德化瓷”講解員們生動講述著千年窯火的故事……
這份成績單背后,藏著德化縣以人才驅動瓷旅深度融合的發展密碼。從“請進來”匯聚全球智慧,到“育出來”激活本土力量,德化縣正以多元化人才路徑,讓“世界瓷都”的文旅魅力從“一時爆紅”走向“長久長紅”。
引頂尖人才
繪瓷旅融合新圖景
“要打破邊界,用多元學科重構文明與生產力秩序。” 10月1日,在“無界之境”陳文令藝術展啟幕現場,意大利佛羅倫薩國立美術學院榮譽院士、當代藝術家陳文令的話語,道出了德化縣引才的核心思路——以頂尖人才的創造力,為傳統陶瓷文化注入當代活力。
此次展覽中,他創作的《渡海》雕塑,以明代何朝宗“渡海觀音”為原型,用平凡材質打造出魔幻視覺效果,既致敬了德化陶瓷的千年傳承,又以現代藝術語言詮釋“乘風破浪、救度眾生”的精神內核,開展首月便吸引超15萬人次打卡,成為德化縣瓷旅融合的“流量地標”。
同樣為德化縣瓷旅注入強勁動能的,還有著名雕塑家曾成鋼。9月19日,成鋼工作室在德化縣正式落成,這座集展覽、收藏、研究、教學于一體的藝術空間,不僅是物理意義上的“創作基地”,更是德化縣“陶瓷+藝術+文旅”融合的“思想引擎”。曾成鋼團隊計劃通過舉辦國際雕塑雙年展、開設大師工作坊,將前沿藝術理念與德化縣陶瓷技藝深度融合,還將與本地高校合作設立人才培養基地,為德化縣輸送“懂藝術、會創新、善傳播”的復合型瓷旅人才。
“工作室要成為藝術與產業對接的橋梁。”曾成鋼表示,未來這里將聯動德化會展中心、文旅大師坊,形成文化產業集聚區,帶動周邊藝術家村建設,構建“以瓷興藝、以藝促旅”的發展格局。
除了藝術領域的領軍人才,德化縣還著力引進具有國際視野的“代言人”。近年來,德化縣聘請英國、韓國等7國駐華使節及國際友人埃文·凱爾等47位名人擔任“中國白·德化瓷”宣傳推廣大使,讓德化白瓷走向更廣闊的國際舞臺。
與此同時,針對數字文旅、VR設計等新興領域的人才缺口,德化縣出臺38條文旅專項扶持措施,提供生活補貼、展館引才激勵等政策,成功引進數字策展、文創開發等緊缺人才447人。其中,德化縣數字文旅創新團隊打造的陶瓷數字云展館,實景復刻線下展廳,訪問量超50萬人次,讓全球游客足不出戶便能感受 “中國白” 的魅力,為德化縣瓷旅融合開辟了“線上新賽道”。
挖本土人才
筑牢瓷旅發展根基
“從最開始認識德化陶瓷,到喜歡上陶瓷,再到能講解陶瓷,這個比賽讓我完成了從‘游客’到‘傳播者’的轉變。”在第二屆“中國白·德化瓷”講解員大賽總決賽現場,來自三明的參賽選手陸瀅的感言,道出了德化縣培育本土瓷旅人才的初心。
作為挖掘和培養本土人才的重要平臺,該大賽創新采用“盲盒主題+ PPT創意演繹”模式,選手需在10分鐘內隨機抽取大師陶瓷作品,從釉色肌理到文化底蘊進行深度剖析。這種“以賽育人”的方式,不僅考驗選手的專業素養,更鍛煉其國際化敘事能力——如何用世界聽得懂的語言,講述德化白瓷背后的東方美學。
如今,德化縣已通過講解員大賽、專項培訓等方式,打造出一支1500余人的專業講解員隊伍,他們分布在屈斗宮德化窯遺址、龍鵬藝術館、順美陶瓷體驗館等各個文旅場所,年均服務游客超130萬人次。其中,德化第三實驗小學教師周雅峰便是本土人才成長的典型代表。“縣里給我們提供了接觸陶瓷行業的平臺,讓我能把陶瓷知識融入課堂,也能在景區為游客講解。”周雅峰說,這種“跨界成長”不僅豐富了自己的職業體驗,更讓她成為連接校園與景區、傳承陶瓷文化的“紐帶”。
在非遺傳承領域,德化縣同樣注重本土人才的培育。2024年,德化縣開展第五批縣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評選,新增69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025年,推薦2名陶瓷大師獲評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名陶瓷藝人獲評第九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截至目前,德化縣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已達297人,其中國家級3人、省級12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連德理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創作的白瓷作品《神話》曾在國家博物館展出,全網曝光超30億次,成為德化縣瓷旅融合的“超級IP”,不少游客專程來到德化縣,只為親眼目睹“能講故事的白瓷”。
為了讓本土人才“留得住、長得好”,德化縣還構建了全方位的保障體系:全國首個縣域陶瓷版權快速維權中心,為83名文創人才提供“創作-登記-維權”全鏈條服務;3400套人才“共有產權”住房、200套人才公寓,解決人才安居難題;“一對一”上門服務協助陶瓷藝術大師申報扶持項目225項,落實獎補資金1152.3萬元,推動“大師經濟”規模突破50億元。從講解員到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從文創設計師到陶瓷大師,德化縣正以“培育+保障”的雙輪驅動,讓本土人才成為瓷旅融合的“主力軍”。
從陳文令、曾成鋼等頂尖人才的“智力輸入”,到講解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等本土人才的“內生成長”,德化縣正以人才為紐帶,串聯起陶瓷文化傳承、藝術創新與旅游發展的全鏈條。如今的德化,不僅有“中國白”的千年底蘊,更有人才輩出的蓬勃活力——這座“世界瓷都”,正沿著“人才興、瓷旅旺”的道路,書寫著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記者 許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