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bia)沙苗寨位于貴州從江縣,目前還剩下五個寨(大寨、宰戈新寨、大榕坡新寨、王家寨和宰莊寨)共計470余戶2200余人。
扛著槍的岜沙小男孩
由于岜沙男人總是把長槍扛于肩上,因而岜沙苗寨也被譽為“中國最后一個槍手部落”,這里地處偏僻,受到外來文化沖擊較少,至今這里仍然保持著遠古遺風以及獨特的岜沙文化習俗。
岜沙男人常常身著左衽右開圓筒扣黑色高腰衣、以及大褲管的青布褲;發型則是這樣的,四周剃光,頂部頭發挽成鬏鬏(jiu)--稱為“護棍”;腰間挎刀以及繡花煙袋,長槍扛于肩上,火藥桶以及鐵砂壺系于腰間左側,這就是岜沙男人的裝束。
至于其中的來歷,長槍、火藥桶以及鐵砂壺,肯定與古時岜沙人狩獵有關,而森林之中,腰刀用于砍柴或者開路,煙袋--休息時抽抽煙權且放松是也!
細心的你肯定發現有的岜沙男人用白花布頭巾將頭包成一圈,這是成年男人的裝束。上面幾個岜沙爺們帶有一個竹筒制成的設備--此乃樂器“蘆笙”,很顯然岜沙人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平時吹吹蘆笙可以怡情解悶,客人到來之時,大家一起吹吹打打也是對客人的一種歡迎!
小家伙們的頭頂也有一個鬏鬏,只是穿戴衣服更為豐富多彩。岜沙男人到了15歲都要舉行成人儀式,在男孩跨入15歲的春季,由其父與鬼師商定成人儀式的日期,日期到來之時,由鬼師用鐮刀把男孩四周頭發剃光,頭頂所留頭發挽成鬏鬏(護棍),并用黑底白花布帕子包成一圈,第二天還有祭祖等各種活動。
完成成人儀式后的男孩從此后就成了男子漢了,可以談婚論嫁,也可以參與村寨的各種重大的事物活動,當然也得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在岜沙村看見的這些小朋友們,很可愛,他們也是岜沙人的希望,我祝愿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為岜沙人爭光!
岜沙女人傳統裝束是這樣的,上裝為對襟無領無扣緊身小袖衣,袖口衣擺均裝飾有花帶,內穿蠟染圍胸,下穿蠟染百褶裙,左右兩邊裝飾以紅綠白布條,套蠟染腳籠。
當然岜沙女人就擅長于刺繡織布等傳統手工藝。正大綜藝--世界真奇妙的外景主持李秀媛女士正在訪問的那位岜沙女士正在手工制作傳統的盛裝衣服,據稱這樣制作一件必須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完工。
岜沙村寨依山而建,周邊樹木豐茂,自然環境仿若世外桃源,空氣清新,這與岜沙人崇拜樹木有關。
岜沙人以樹為本民族的圖騰,他們敬仰樹神,認為每一棵大樹都是一個祖先的靈魂,因而他們愛護樹木崇拜樹木,這些樹木也庇護著岜沙。
就岜沙人的日常生活也離不開樹木,房子結構為典型的木質結構,坡度較大之處則建筑為吊腳樓,而很多家庭還是以燒樹木取暖做飯。
很顯然,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偏居一角的岜沙雖然保持了他們特有的文化,無奈在這樣一股大潮中,他們靠什么賺錢?估計岜沙人也很困惑,很多木質結構的房屋開始破舊,公共設施也和城市有相當的差距,看來在傳承傳統的同時如何發展經濟?政府及其有識之士都值得思考啊,比如傳統的手工藝能否開發成旅游產品?
岜沙人酷愛蕩秋千,他們在森林深處的大樹丫上系上長長的草繩,起蕩時,從高處坡上助跑,借助慣性拋向高處,高者可拋到4、50米高,的確很驚險。
蕩秋千既是他們的娛樂體育活動,也是男女表達愛情的一種方式,每年農歷六月,有個節日叫做“努牙會”,意思是“吃新節”。
節日期間,姑娘們盛裝打扮,三五成群在林子里悠閑自得的蕩秋千,等著小伙子到來,當小伙子們出現后,姑娘們把秋千蕩得老高,同時眼睛向下面的小伙子們頻送秋波,如果哪個小伙子被打動,就會跳上秋千一起蕩,蕩得高蕩得久說明最情投意合,情深處姑娘小伙跳下秋千手挽手走進森林深處……
每逢重要客人來到,姑娘們載歌載舞,小伙子們吹著蘆笙,把客人引進村寨,接著就是鳴槍以表示對客人的歡迎。
敬樹神:岜沙人崇拜樹,最盛大的祭祀儀式就是拜樹神,儀式開始前,人們在廣場上載歌載舞,然后拿著香列隊逐一祭拜!
鐮刀剃頭:每個男孩子過了15歲就有一個成人儀式,成人儀式上由鬼師用鐮刀剃光四周頭發,頭頂頭發則留下挽成鬏鬏。
岜沙人能歌善舞,每逢節日慶典等節日,人們都會跳蘆笙舞。舞蹈一種是游行式,隊伍呈長龍隊列。第二種是原地環形舞動式,青年男女跟隨蘆笙的節拍用圓圈的步法環形前進,很顯然我在這里展現的就是這種形式。
姑娘們手中的是莽筒--也是樂器,小伙子們手中則是蘆笙。小伙子們拿著蘆笙站在場地中央,拿最大蘆笙者在場地正中,其余拿著蘆笙的小伙子則環繞中心邊吹邊舞,姑娘們則在第三圈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