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5日訊(閩南網記者 蘇毓茹)近日,泉州市觀鳥愛好者在觀測時發現長嘴半蹼鷸的身影,經專家組對比分析,確認此鳥為泉州市新紀錄,為第410種鳥類。

長嘴半蹼鷸(泉州市觀鳥學會供圖)
“當時它安靜地混在鶴鷸、黑翅長腳鷸與澤鷸的鳥群中,不仔細辨別形態特征,很容易和其他涉禽混淆。”回憶起發現過程,泉州市觀鳥學會會員磨牙仍印象深刻。此次觀測地點位于石獅濕地公園荷塘區域,為確保鑒定準確,他后續聯合學會其他成員,對觀測照片、視頻進行多輪反復核對,最終明確該鳥為長嘴半蹼鷸。
據悉,長嘴半蹼鷸身長約29cm,體重88-131g。喙長且直,長度約為頭部的兩倍。繁殖季節成鳥頭頂暗色,下體為鮮明的鮭橙色,兩側有細密的黑白條紋,上體呈混合的棕、黑和淡褐色斑點。其偏好淡水濕地,如沼澤地和沿海灘涂,尤其在繁殖期選擇濕草甸或泥炭沼澤。
值得一提的是,長嘴半蹼鷸并非首次“到訪”泉州。此前,觀鳥愛好者曾先后在南安菊江、泉州灣以及此次發現地石獅濕地公園觀測到它的蹤跡,但受限于觀測記錄的完整性、鑒定依據的充分性等因素,始終未進入正式收錄名單。“此次觀測不僅捕捉到清晰的個體特征,還詳細記錄了它與其他涉禽的混群行為,完全滿足正式收錄的各項標準。”泉州市觀鳥學會會長吳軻朝介紹。
另外,半蹼鷸也在近期正式補錄加入泉州鳥類名錄。據悉,半蹼鷸屬于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近年來在泉州灣、圍頭灣等區域已有穩定觀測記錄。此次記錄使泉州市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增至84種。
截至目前,泉州市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已達105種,占全市鳥類總數的25.61%,占全省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總數的69.08%,珍稀保護種類數量持續位居福建省各地市前列。這一數據也印證了當地濕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為鳥類提供了優質的棲息繁衍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