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封真摯鼓舞的信件、2張寄往武漢的手繪封、7張貼有5月11日發行的“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郵票的手繪首日封,讓抗疫故事以另一種方式呈現,讓珍貴歷史畫面得到美好留存。
2003年非典,作為一名醫生,他奮戰在“疫”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他已退休,仍時刻關注疫情,心系武漢,牽掛前線奮斗的醫護同仁。
他叫吳松樹,家住臨江街道幸福社區,今年78歲,泉州醫高專附屬人民醫院退休主任醫師。
他通過朋友,與泉州支援武漢的醫療隊成員——安溪縣醫院護士長柯巧紅取得聯系,先后于3月11日和3月16日向武漢寄出兩張手繪封,為戰“疫”人員鼓勁。5月20日,吳松樹及其妻子劉明華被鯉城區文聯評選為疫情防控先進個人。

兩張寄往武漢給柯巧紅的手繪封
千里遙寄手繪封
醫心掛念逆行者
“您和您的醫護同仁,踴躍報名支援武漢抗擊疫情。說實話,面對新冠肺炎,誰也會怕。但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寄給柯巧紅的信中,吳松樹這樣寫道。“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誰都會怕,我把它寫出來,因為我曾經也是一名醫生,我更能體會他們的不易。”吳松樹說,希望這封信能鼓舞奮戰在一線的逆行者。
吳松樹介紹,這封信歷經三版,飽含他的誠意與祝福。底稿完成后,他先用鋼筆抄了一遍,事后他反復審閱,覺得字跡略草,擔心柯巧紅看不懂,最后又用圓珠筆鄭重且工整地謄抄了一遍,也就是目前保留在柯巧紅護士長手中的那份。信中除了表達對醫護人員支援武漢醫療隊的敬意,同時還告知對方當時泉州抗疫形勢良好,讓他們不必掛念家鄉,安心抗疫。
兒時愛好勤堅持
手繪集郵記抗疫
是什么樣的機緣巧合,讓吳松樹選擇手繪首日封這樣的形式來銘記戰疫歷史呢?
吳松樹從小喜歡繪畫,也頗具天賦。因成績優異,中學保送泉州一中,繪畫能力得到著名國畫家、時任泉州一中美術老師李碩卿的肯定,并被推薦參加全國青少年畫展,自此,繪畫成為了吳松樹人生割舍不下的情緣。雖然沒有經過專業學習,但吳松樹堅持勤學苦練,在手繪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吳松樹7張手繪首日封與2張手繪封作品。手繪首日封要滿足三個條件,信封圖案為手繪,郵票為當天發行,信封當天寄出。上圖中貼有5月11日發行的“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郵票的7張手繪封即為手繪首日封。
中學時代,吳松樹還喜歡上了集郵,他說道,“當時集郵可不像現在這么容易,都是找有信件往來的朋友討,想方設法集齊想要的郵票,可比現在直接買有意思多了!”2015年,他制作的作品集《我繪首日封》獲得了“清源山·海上絲綢之路”福建省集郵展覽鍍金獎。
光影捕捉戰疫情
歷史鏡頭永留存
說起此次戰疫主題手繪封的人物主角,吳松樹說,他主要選擇兩大類型。一是新聞報道過的原型,這部分手繪封主要以鐘南山院士,以及身穿防護服的醫者為代表;其二是以吳松樹的攝影作品為創作依據,出征武漢凱旋的醫護人員為代表。
吳松樹愛好廣泛,除了繪畫、集郵,他還熱愛攝影,身兼泉州醫高專附屬人民醫院攝影協會會長。3月份,疫情防控最嚴峻的時候,他為了留住歷史鏡頭,身穿防護服,先后兩次進入醫院隔離病房,捕捉到了醫護人員奮勇戰疫的珍貴影像。此外,疫情下的泉州街景也成為了他鏡頭下的珍貴畫面。他說,自己不僅僅是一個攝影人,更要做一個歷史記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