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縣以基層行政執法優化提升為抓手,以“三化”推進鄉鎮賦權事項調整,創新“三跨”綜合執法模式,構建“三級監管”執法監督模式,有力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化”機制賦能,夯實專項整治基礎
一是常態化調整優化。建立“賦權—評估—調整”閉環機制,對2022年以來4批鄉鎮行政執法賦權事項進行系統梳理,針對性收回不適宜鄉鎮實施的事項,涵蓋市容管理、物業管理等多個領域,確保執法力量與管理需求相匹配。
二是差異化分類賦權。在保留各鎮共性執法事項基礎上,實施“基礎事項全賦權、專業事項精準賦權”。結合沿海鄉鎮特點,專門賦予沿海各鎮漁船違規裝卸危險貨物、漁港內違規明火作業等漁業相關執法權,實現“一類事項、精準賦權”。
三是規范化管控實施。通過明確賦權事項清單、細化執法流程、強化培訓指導、開展執法監督等方式,規范鄉鎮行政執法行為,確保各項賦權事項依法依規實施,推動鄉鎮基層行政執法標準化、制度化。
“三跨”模式破壘,提升基層執法效能
一是跨層級統籌。將全縣劃分為4個片區,由縣城管執法局領導任“片長”統籌調度執法,50%縣直涉改執法人員下沉,與鄉鎮執法力量組成399人“一體化”隊伍。
二是跨區域聯合。建立源頭包干機制,如片區統一調度解決海漂垃圾問題;完善現場響應機制,借助科技手段提升執法效率,解決渣土車“滴灑漏”取證難等問題;建立區域協作機制,打破壁壘,開展跨流域污水治理等行動。
三是跨部門協作。將所有檢查事項整合為“一表式”清單,檢查覆蓋率提升20%以上;通過集中執法提高效率,如餐飲行業檢查由過去多部門分頭進行改為聯合執法一次完成,今年入企檢查頻次下降40%;依托省一體化平臺,35個執法機構接入,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管控,今年來辦理智慧執法13849件。

“三級監管”兜底,保障服務民生福祉
一是鎮級法制審核“第一道防線”。各鎮法制審核人員作為執法監督“第一道防線”,對執法案件開展全面“回頭看”,重點核查程序合規性與文書規范性,確保執法行為經得起法律和群眾檢驗。
二是片區法制審核“第二道關口”。在鎮級法制審核基礎上,四個聯合執法片區依托所在片法制審核力量,設置專門法制審核人員,把好執法監督審核“第二道關口”,確保執法決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三是縣級執法監督“第三道屏障”。縣級司法行政部門通過建立健全執法監督機制,強化對執法活動的全方位監管。同時注重執法與民生服務相結合,通過政務12345平臺咨詢和信訪投訴舉報件等,共解決群眾急難愁盼610件,實現“嚴格執法”與“溫情服務”的有機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