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的快速冷卻,終結的是一個時代的泡沫,許多依靠故事,依靠投資活著的公司將會死去,而腳踏實地、真正自強不息的公司卻因此獲得了豐足的養(yǎng)料。
 親愛的讀者:
 大家好,在2017年來臨之際,祝愿大家新年順利,闔家幸福。
 寫這封信的此時此刻,我正被暴風雪困在日本機場,惡劣的天氣導致飛機一再被取消。朋友打趣說,這不正和我們正在經歷的這次經濟寒冬一樣么?凜冬已至,暴雪圍城,所有的計劃不斷被作廢,無論我們做什么努力,似乎都無法改變風雪的肆虐,所有人一哄而上瘋搶少得可憐的賓館房間。
 這種混亂讓我開始重新思索,這次經濟危機到底能帶給我們什么。這些思考,我想與大家一起分享。
 這是我親歷的第三次經濟寒冬。
 過去“漫長”的20年,中國互聯網行業(yè)經歷了兩次完整的興衰周期,這將中國的互聯網時代清晰地劃分為兩個段落。每個段落的開始,都恰好伴隨著一次嚴重的危機跌宕。
 第一次危機發(fā)生在1999年-2000年,這是屬于眼球經濟的時代,大部分企業(yè)對如何掙錢都感到茫然。隨著PC互聯網泡沫破裂,納斯達克指數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從5048的頂峰跌落至1114的最低點,一大批公司因為現金流枯竭、再融資受挫而破產倒閉。
 同樣在這個時期,盛大網絡以第一個能賺錢的互聯網公司的身份登上了中國互聯網產業(yè)的龍頭位置。
 第二次危機是2008年,美國華爾街金融危機波及全球金融市場,由實體經濟向虛擬經濟蔓延,中國互聯網行業(yè)的投資意愿和能力就此呈現斷崖式下滑。擁有并掌控用戶入口這一核心競爭力的BAT,以其遙遙領先的盈利能力與用戶控制力,開啟了長達8年的BAT壟斷時代。
 而今天,互聯網產業(yè)正在經歷新的經濟寒冬。就在即將過去的2016年,資本的態(tài)度再次出現極速的轉變。一種常見的觀點認為,資本手里不缺錢,但沒有勇氣投資,因為他們不知道哪家公司更好。
 經濟的快速冷卻,終結的是一個時代的泡沫,許多依靠故事,依靠投資活著的公司將會死去,而腳踏實地、真正自強不息的公司卻因此獲得了豐足的養(yǎng)料。我出身于農家,老家人常說,瑞雪兆豐年。經歷一次極度嚴寒之后,質量較差的種子會死去,大量對莊稼有害的病害蟲也會死去。冬去春至,那些健康強壯的種子將在一個更友好的環(huán)境里蓬勃生長。
 企業(yè)的運營亦是同理。大部分偉大的企業(yè)都起步于經濟危機之中,比如我們曾經試圖成為的Disney。更具智慧的企業(yè)懂得在經濟寒冬中儲備實力,在開春的時候蓄勢爆發(fā),比如橫跨多個經濟周期的GE。過去的經驗已經反復證明,真正優(yōu)質的企業(yè),歷經磨礪,更顯價值。
 所以,2017年將是進一步擠壓泡沫的時代,也是價值回歸的時代。用數據的聲音替代經驗主義,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足夠專注,也足夠耐心,做一個好企業(yè),去迎接即將來臨的黃金時代。
 因為,這也許是最長的寒冬,這也許是最陡的雪坡。
 這是屬于所有踏實做事創(chuàng)業(yè)者的最好時代。
 陳大年
 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