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中醫得趕往縣城,現在村里就能解決,針灸、拔罐都能做,省心多了!”10月20日,在仙游縣游洋鎮金石村衛生所的中醫閣內,剛做完針灸治療的林大爺對中醫服務贊不絕口。
圖為中醫師徐友彥為村民把脈問診。
走進中醫閣,濃郁藥香撲鼻而來。墻面上張貼著各類中醫文化知識科普海報,閣內環境整潔,推拿床、電子針療儀、艾灸盒、針灸包等中醫診療設備一應俱全,可為周邊村民提供推拿、拔罐、刮痧、艾灸等服務。
“平均一天能接診近50人,從清晨開診到傍晚歇業,基本沒停過。”中醫師徐友彥介紹。從醫30多年的他,有豐富的診療經驗,從辨證開方到穴位貼敷,這里能“一站式”解決。
“不跑遠,花小錢,治好病。”自開閣以來,這個“家門口的中醫驛站”便人氣旺盛,有干完農活后來推拿放松的村民,也有調理慢性病的老年人,床位時常“一床難求”。
今年我市重點推動鄉村中醫閣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21所村級中醫閣,逐步形成“縣有中醫院、鄉有中醫館、村有中醫閣”的三級中醫藥服務體系,有效解決基層群眾“看中醫難、用中藥煩”的痛點。
如今,各中醫閣還結合當地常見病和地方特色,發展特色診療項目,打造各自的“金字招牌”。比如,涵江區白沙鎮澳柄村擅長中藥方劑調治基層常見病,荔城區北高鎮欄山村以針灸推拿治療頸椎病見長,城廂區華亭鎮隆興村以刺血療法治療帶狀皰疹效果顯著。
除了診療,中醫閣還成為村民身邊的“健康講堂”。今年以來,全市各村中醫閣累計開展健康講座、義診咨詢等活動190多場,將“治未病”理念融入村民日常生活,持續提升基層群眾的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
人才是中醫藥服務的基礎。全市已建成14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以“名師帶高徒”搭起技藝傳承橋梁,通過“師帶徒”、跟師臨診等模式,有效提升鄉村醫生的中醫藥服務能力。
“中醫閣建到村里,不僅是多了個看病的地方,更是把健康的種子播在了老百姓心里。”眼下,市衛健委將繼續完善鄉村中醫藥服務網絡,推動中醫藥與現代健康理念融合,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健康保障。
全媒體記者楊屹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