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團區委緊扣青年發展核心任務,以思想政治引領為根基,以服務青年成長為路徑,以助力城市發展為使命,圍繞“國際風范、青春時尚”主題,積極探索打造兩岸青年發展型城市,多維度構建青年發展工作體系。通過凝聚兩岸青年力量、創新人才培育機制、搭建多元交流平臺,團區委正引領廣大青年在嵐島這片熱土上書寫奮斗篇章,為實驗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
思想領航 服務賦能
鋪就青年成長通途
“平潭的建設與海峽兩岸的融合發展,我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我想把平潭的美好和機遇分享給更多的臺灣朋友。”近日,在實驗區黨校的一場宣講活動中,實驗區青年講師團成員、臺胞鄭雅文用親身經歷,真摯講述著她在嵐島的故事。
當青年講師團成員站上講臺,思政課便如春風化雨,浸潤青年心田。這些來自不同領域的講師,以自身奮斗為藍本,生動詮釋著兩岸融合發展的深刻內涵。截至2025年10月,近250場主題宣講、1.6萬人次的覆蓋面,讓眾多青年在聆聽中汲取力量、明確方向。
思想引領的陣地,遠不止于課堂。團區委著力推進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其打造的“青述大坪”主題黨日品牌榮獲第三屆全國優秀主題黨日品牌三等獎,筑牢了青年思想的堅實陣地。同時,創新推出青年人才掛鉤聯系學校機制,讓榜樣的力量帶動青少年成長,讓理想信念的種子生根發芽。據統計,團區委累計開展“5+1”思政教育活動超300場次,覆蓋師生超3.65萬人次。
思想引領的脈絡,在光影世界中延續。近日,在團區委開展的“帶我去見你的朋友們”系列活動特別場上,兩岸青年共同觀影《志愿軍3:浴血和平》。臺胞王悳感慨道:“歷史的傷痕警示我們戰爭的殘酷,而當下平潭乃至整個大陸為臺青提供的廣闊舞臺,則向我們臺灣青年展示了和平發展、融合共榮的無限可能。”據悉,該系列活動已舉辦21場,不僅搭建起兩岸同胞情感交融的橋梁,更讓“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在互動中具象化。
當思想引領的星火漸成燎原之勢,服務青年成長的具體實踐也在同步推進。創新實施“黨團共建+公益學堂”,在全區打造7個公益學堂為困境青少年拓寬視野;開設嵐臺青年夜校,以豐富課程滿足多元需求,團區委通過精準服務,構建起覆蓋不同青年群體的聯動體系。“我參加過兩期夜校,不僅豐富了我的業余生活,還讓我認識了新的朋友,很開心。”學員曾臺平的話語,是服務成效的生動注腳。
從舉辦職業規劃講座、開展創業培訓、組織志愿服務,到推動成立全省首個以臺胞為法人的兩岸青年就業創業促進會,聯合打造平潭臺青創業育成中心,再到推動成立實驗區青年聯合會,補齊全省九市一區青聯組織的最后一塊拼圖……團區委通過構建多層次的服務體系助力青年成長,搭建了一個全方位的青年成長生態圈。
青春逐夢 雙向奔赴
譜寫城市發展新篇
在城市發展的藍圖中,青年力量正從參與者轉變為創造者。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年積極投身到城市建設的各個領域,他們憑借創新思維和專業知識,為城市發展出謀劃策、貢獻力量。
實驗區經濟發展局區域發展處科技副處長王路加,目前主要負責區域發展方面的工作。在他的辦公室里,堆滿了各種資料和文件,他時而對著電腦屏幕認真分析數據,時而拿起筆在紙上記錄著想法。“對我個人而言,希望能以積極主動,開放進取的姿態,在平潭開放發展的過程中書寫自己的青春實踐。”王路加說。
當下,平潭國際旅游島建設正如火如荼推進,平潭青年以敢闖敢試的無畏姿態,將個人理想與城市發展大局緊密結合。“作為平潭人,我覺得回來建設家鄉是件很幸福的事情,我希望和家鄉一起成長。”金井片區建新村村民魏新一聽說家鄉在招商引資,就馬上就回到村里創業,希望用自己多年的經驗為家鄉的旅游發展出一份力。
平潭綿延的碧海銀灘和兩岸共同家園的獨特定位,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地青年“向嵐而行”。“00后”女孩甘怡婧便是其中一員,她將平潭視為第二故鄉,在此奮斗拼搏,與這座海島共同成長。“我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留下來,為平潭的發展注入青春力量。”甘怡婧說。
文化傳承的路上更需要青年人的加入與發揚。平潭貝雕作為地方特色非遺,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周明作為平潭貝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深刻認識到青年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性。在周明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青年對貝雕文化產生了興趣,加入傳承和創新的隊伍中來。
“我在2015年偶然看到蔣心忠老師在制作貝雕,那個時候我就想,這個手藝不能在我們這一代人斷層了。”周明說,他創作的作品既保留傳統韻味,又符合現代審美,讓貝雕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在平潭,青年們以創新思維和專業知識為筆,以奮斗和擔當為墨,在城市建設的畫卷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城市則以廣闊的舞臺和無限的可能為青年提供成長的空間,二者相互成就、共榮共生。
站在“十四五”與“十五五”的交匯點,團區委正以更加堅定的決心和更為廣闊的視野,為青年發展鋪就堅實道路,引領青年從城市發展的見證者轉變為建設者。
團區委副書記歐陽楨表示:“面向‘十五五’,團區委將緊扣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使命,以服務青年成長成才為核心,重點推進以下工作:一是強化思想政治引領,深化青年理論學習,引導青年堅定理想信念,當好黨的忠誠助手和可靠后備軍。二是打造青年建功平臺,圍繞國際旅游島建設、鄉村振興、創新創業等領域,拓展志愿服務、崗位建功等載體,支持青年在實踐中長才干、作貢獻。三是深化嵐臺青年融合,推動兩岸青年在公益、文化、產業等領域的交流協作,促進兩岸青年同心同行。我們將繼續團結全區青年,為實驗區‘一島兩窗三區’建設注入青春動能,共譜新時代平潭青年奮斗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