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平潭以體育賽事為引擎,打造品牌賽事活力島,累計舉辦各類賽事250余場,帶動經濟效益超15億元。通過構建“政府引導+市場運營+資本參與”模式,平潭不僅實現賽事經濟的倍增效應,還推動體育產業從單一辦賽向全產業鏈拓展,為國際旅游島建設注入新動能。
賽事引擎驅動產業跨越
18日至19日,2025海峽兩岸(平潭)卡丁車錦標賽在平潭舉辦,吸引了眾多兩岸優秀車手同場競技。近年來,平潭積極打造品牌賽事活力島,通過舉辦各類體育賽事,促進兩岸交流。本次卡丁車錦標賽作為兩岸文體交流的重要舉措,進一步促進兩岸同胞在文體領域的互動合作。
2025海峽兩岸(平潭)卡丁車錦標賽的成功舉辦,是平潭“十四五”期間體育產業蓬勃發展的生動縮影。過去五年,平潭以賽車、風箏沖浪、棒壘球、沙灘運動等特色項目為導向,精心打造沙灘運動會、帆船運動周、棒壘運動季、風箏沖浪節、賽車嘉年華五大主題賽事,構建起國際賽事高端化、區域賽事特色化、群眾賽事普及化的賽事矩陣。亞洲棒球錦標賽、世界沙灘手球錦標賽等國際賽事的成功落地,助力平潭連續7年獲評“中國體育旅游十佳目的地”,并獲授“亞洲壘球競賽訓練基地”等稱號,品牌賽事活力島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持續提升。
賽事經濟的繁榮,得益于運營模式的創新。平潭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運營+資本參與”的辦賽模式,培育本土體育市場主體,引入社會資本主導賽事的招商、運營與商業開發。政府角色轉向優化服務與保障,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
“平潭將依托現有賽事資源,繼續深耕棒壘球、沙灘水上運動、賽車等特色項目,積極對接世界棒壘球聯合會、國際汽聯等國際權威體育組織,引進和培育更多國際高端賽事。在確保辦好2027年U18棒球世界杯等賽事的基礎上,力爭引入F2方程式錦標賽、風箏沖浪世錦賽等頂級賽事,實現從亞洲頂級到世界頂級的賽事能級新突破。”實驗區旅文局黨組成員、四級調研員劉伯龍介紹道。
創新融合擘畫發展新篇
在提升賽事能級的同時,平潭充分發揮對臺獨特優勢,以“對臺融合+濱海特色”雙輪驅動模式,深化兩岸體育交流合作。數據顯示,平潭開展“麒麟杯”海峽兩岸青少年棒球冠軍賽、兩岸風箏沖浪聯誼賽、沙灘運動交流營等品牌活動70余場,累計吸引超5000名臺灣同胞參與,臺灣棒球青少年參訓人數達1200余人次,有效促進了兩岸同胞的情感融合與體育產業協同發展。
“我們還聯合制作兩岸棒球綜藝《超棒的我們》,在芒果TV上線播出,覆蓋兩岸受眾超千萬。目前有7名臺灣棒壘球教練在嵐執教,8名高學歷臺灣人才到體育部門工作,全區各類來自臺灣的體育人才達30余人。”實驗區旅文局體育處處長薛理敏說。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平潭通過創新實踐,形成了兩大特色發展經驗:一是建立“政府服務+市場主導”的辦賽機制,政府專注于統籌協調與安全保障,市場化運營則依托國企推進,成效顯著。例如,國際賽車嘉年華通過企業化運作,帶動周邊餐飲、住宿消費同比增長40%。二是踐行“體育+生態+文化”的融合發展路徑,在嚴格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巧妙地將濱海風光與海島文化融入體育場景。例如,平潭國際自行車賽將北部生態廊道、風車田、歷史村落串聯成特色騎行線路。
競技體育領域,平潭同樣取得歷史性突破。“十四五”期間,平潭少體校獲評國家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培養了眾多優秀運動員。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平潭旅游形象代言人陳靜樂在杭州亞運會帆船女子水翼風箏板項目中勇奪金牌,實現了平潭運動員在亞運會上金牌“零的突破”。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平潭已繪就體育產業發展的新藍圖。面向“十五五”,平潭將加快推進體育設施規劃建設,完善現有場館功能,全面提升國際賽事的承接能力。按照分層打造、四季運營、品牌引領的發展思路,全區將繼續深化特色體育項目,構建多層次賽事體系,推動體育產業從單一辦賽向“IP運營+產業聯動”的戰略轉型升級,最終實現從賽事舉辦地向“產業集聚地+消費目的地”的跨越式發展,穩步邁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體育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