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江珊:
首次搭檔配合默契
相識二十余載,張國立和江珊的同學陳小藝、徐帆都有過合作,但搭檔江珊卻實屬首次。他打趣說,此次的合作,可以用“圓夢”來形容,“我們互相希望一起合作很久了,但是一直沒有機會。我一聽說江珊老師要來演這個戲,特別開心,終于如愿以償了。”心有靈犀的是,兩人皆是因為對方才接演了《好久不見》。“當時我倆通電話,江珊說‘我是因為你來才上的這個戲’,我說我是因為你才來這個戲。”張國立表示。
戲外的圓夢與期待延伸到戲內,便成了默契與投合。盡管兩人飾演的“中年危機夫妻”因情感問題冷眼相向、劍拔弩張,但夫妻間扯不斷的牽絆以及“相愛相殺”時的情感轉變皆被二人演繹得真實、自然。張國立感慨道:“雖然是第一次合作,但我們兩個的戲特別自然——夫妻之間的那種冷漠特別自然,之后彼此的回暖也特別自然。”
對自己:
咬牙堅持是不想讓別人失望
近些年張國立一直堅持活躍在熒屏,從演員到導演,從制片人到公司化運營,再到現在各類綜藝節(jié)目主持人、脫口秀常客。身份越來越多重的他,似乎始終將自己置于忙碌、滿負荷的工作狀態(tài)。“停下來干什么?”張國立反問,“我覺得精力充沛地去努力,是一種可以讓自己感覺年輕的狀態(tài)。如果現在讓我徹底不工作,那我可能就會衰老下去。”
工作不僅是張國立現在的重心,他還執(zhí)著地要求做到更好,“要把它盤活了,就是你自己要去寫、要去想,注入匠心在里面。所以我有時候靈感一來,半夜就爬起來寫,因為有的時候做夢都在想這些事兒。”
但更多的時候,張國立是不想讓別人失望,所以才接了很多工作,“一旦你應了這件事,接踵而來的就是這些煩人的事。但是不能煩,因為不能在工作的時候受負面情緒的影響。所以基本上只要是我做,我都本著熱愛它、努力把它做好的心態(tài)。當然這也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說太累,真的是累,有體力不支的感覺,但還是要咬牙堅持下去。”
對別人:
“是一個好老頭兒”
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但在對待別人的態(tài)度上,張國立覺得自己倒是“越來越平和”。這種隨著歲數的增長而發(fā)生的心態(tài)變化,讓張國立覺得很滿意,說自己“是一個好老頭兒”。相比前些年做導演時的狀態(tài),張國立表示:“最大的變化是我給自己時間來思考,原來我是一個不斷地往前推進的人,因為我老覺得這些事情就是要不斷地往前推進。也許有遺憾,但是推進是最有效的。現在呢,松下來了,不是一味強調推進是最主要的,而是可以去想一想:我還有沒有另外一種方法?這是最大的變化。還有一個就是,過去幾乎不允許演員改劇本,現在我覺得只要演員對劇本有他的想法,那就坐下來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