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自2023年,福建、江西、重慶被列為全國三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兩年來,3個先行區大膽闖、大膽試,出臺了10多項配套政策,完善公益林調整機制,放活商品林采伐管理,開展全域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建立改革容錯糾錯機制,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最大限度激活林業發展動力活力。
全國林草產業年產值突破10萬億元
各地特色探索盤活森林資源
隨著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有序推進,各林業大省出臺多項舉措,進一步盤活森林資源。目前,全國林草產業年產值突破10萬億元。

森林覆蓋率全國第一的福建省,通過探索開展“多方得益、多式聯營、多重服務”的“三多”改革試點,完善生產關系,發展生產力,發揮政府部門職能,堅持有效市場、有為政府協同發力,2024年林業產業總產值8121億元,居全國前列。
重慶市在實施林業改革過程中,把綠色金融作為重要抓手,推動金融活水落實到林業產業發展中。今年以來,將112億元林權抵押貸款余額用于林業產業發展。

重慶市林業局副局長 江成敏:特別是我們一些地方建立了林業支行,讓林業金融產品更好地推動產業發展。把產業做實,把產業做活,讓老百姓有收益,讓企業能夠靈活地發展起來。

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的浙江省,集體林地占林地總面積的95%以上。去年,浙江省在全國率先啟動共享林事服務中心建設試點,共享林事服務中心通過整合資源,提供專業化技術、服務,承擔社會服務保障工作,解決了以往因分散經營導致的資源盤活難、技術落地難、服務覆蓋難等問題。

國家林草局發改司副司長 吳柏海: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出臺集體林地“三權分置”、森林資源管理、林草產業發展、林業金融服務等配套措施,做大做強做優林草產業,林草產業年產值突破10萬億元。
集體林業每年帶動4000多萬農民就業增收
生態惠民利民效果凸顯
隨著一系列林改創新舉措的實施,生態惠民利民效果顯著,數據顯示,全國集體林業每年帶動4000多萬農民就業增收。

江西省森林覆蓋率達63.35%,居全國第二。撫州市是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今年,撫州市在全國率先開展集體林地提前延包試點,對承包期不滿10年的林權,提前開展延包30年以上。不久前,資溪縣法水村村民付志和拿到了新發放的不動產權證,承包期從2035年延期到2065年。

撫州市資溪縣法水村村民 付志和:這個不動產證就給我們老百姓吃了一顆定心丸,這個山以后還是你的,我們就有信心做下去、經營好。
延包試點后新下發的不動產權證同時也解決了權屬不明晰、經營權不穩定等問題。

撫州市資溪縣嵩市鎮黨委書記 喻江文:我們所有的林子全部做了延包,也就意味著我們的林業經營權,它的空間更加拓寬了,時間也往后延長了,這樣就讓我們的林農更有底氣去把林子租給社會資本,從而達到規模化經營的目的。
江西省自2023年被列為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以來,已形成10多項全國首創經驗。去年,江西省在全國首創林業經營收益權證制度,將原有的林權證、不動產登記證覆蓋不了林下經濟、林業碳匯等非木質化利用的收益權納入確權范圍,有效吸引了社會資本“進山入林”。

江西省林業局副局長 楊皓:全省頒發林業經營收益權證2301本,面積達90.02萬畝,收益權質押貸款12.67億元。實現了林業經營收益權,可確權、可流轉、可交易、可融資。
目前,江西全省已啟動建設油茶、木竹加工、森林食品等特色產業園35個,森林可持續經營產業示范帶67條,全省林業總產值達7130億元,林業已經成為助力鄉村振興、推動山區群眾邁向共同富裕的綠色引擎。
(總臺央視記者 梁麗娟 劉悅欣 趙學鋒 薛建啟 撫州市融媒體中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朱雀三號進入首飛準備階段 可用于大型星座2025-10-21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