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安市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012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658.99億元,公共財政總收入61.01億元,位列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第34位,先后榮獲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全國科技先進市、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全國文化先進市等一系列國家級榮譽稱號。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南安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經濟發展,人才先行”理念,構建“三三五”人才工作機制,為打造石材、機械裝備、水暖廚衛三大千億產業集群和南安經濟升級版注入了強勁動力。
圍繞產業建設人才虹吸平臺 人才引進集聚效應凸顯
圍繞產業轉型發展需要,南安市積極打造人才引進、集聚和成果轉化等綜合性平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搭建高層次產業人才集聚平臺。南安建設濱江機械裝備制造業基地、天廣消防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泉州(南安)光伏信息產業基地院士專家工作站及國家級水暖廚衛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石材建陶產品質檢中心等高層次人才聚集平臺,引進博士后27人次,院士專家團隊1個,聚集國家級行業技術檢測人才56人。借助省引進名校生項目,引進清華大學郭寧博士擔任科技副市長,與清華大學合作共建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和就業實踐基地。
搭建駐外人才引進平臺。依托北京、重慶、西安等地南安商會,成立“回歸創業人才工作站”和“高層次人才引進服務窗口”,引進急需人才1600多人。加大南臺人才交流合作,在臺灣高雄設立福建閩臺農產品市場辦事處,與臺灣電電公會合作,引進臺灣農業、機械人才100多名。
搭建產學研成果轉化平臺。建立南安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引進中國生產力學院、福州大學“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在南安設立分中心。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建立各類研究中心。開展院士專家海西行活動,邀請包信和、甘子釗、范玉順、張定華等多位中科院院士、名校教授來南安,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210多個。2011年和2012年,南安市的專利申請量、授權量連續兩年位居福建省各縣(市、區)首位,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為2013年度全省唯一的“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
圍繞產業實施人才孵化工程 人才培育培養扎實推進
圍繞不同產業對不同人才的需求,差異化定制培養模式,南安市著力培育一批產業轉型升級急需的人才。
分類別實施企業管理人才培養工程。實施企業家“二次創業”能力提升工程,長期與清華大學、廈門大學合作,常態化舉辦民營企業總裁高級研修班,到目前舉辦12期,培訓594人次。實施“創二代”精英培育工程,開展優秀企業家和“創二代”“傳幫帶、結對子”活動,舉辦以傳統國學、上市融資和社會價值責任等為主題的各類論壇,促進“創二代”健康成長。實施職業經理人專項培養工程,引進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聯合福州大學舉辦工商管理碩士(南安)研究生班,開展職業經理人資格認證培訓和職業經理人學歷教育,組織企業管理人才赴北京、上海、臺灣等地學習考察,幫助企業管理人才拓寬視野、更新觀念。
分層次開展專業技術人才培育項目。實施裝備制造業領軍人才培養項目,建立領軍人才工作站,遴選31名企業高管和技術骨干作為培養對象,每年撥出60萬元專項經費,力爭用3年時間培養出10名左右在國內同行業中具有領先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開展技術骨干學歷提升項目,設立福州大學工程碩士南安培養基地,本土化培養工程專業碩士34名。實施“卓越工程師”、“卓越技師”培養計劃,每年挑選300名技術人員到省內高校參加工業項目設計和創作,引導九牧、輝煌、申鷺達等企業與專業工業設計機構結對子,著力培養企業的專業設計人才,先后獲得中國“紅棉獎”11個、“金鉤獎”15個、創新紅星獎11個。
分產業抓好實用型技能人才培訓工作。在機械裝備業,先后建設南安市裝備制造業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等14個人才培訓基地,累計培訓產業技能人才5100多人次。在石材業,建立南安市石材產業人才培訓基地,引進國內高校和知名培訓機構全方位開展石材產業人才培訓。在水暖廚衛業,依托輝煌水暖集團建立水暖廚衛產業人才公共實訓基地,舉辦數控車工、銑工等各類培訓40多期。在現代農業,康美鎮蘭田村被中組部、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10期。
圍繞產業打造人才服務金港 人才留用氛圍持續濃厚
圍繞“如何留住人才,如何用好人才”這一主題,不斷完善服務企業、服務人才的政策、措施,不斷優化留才用才環境,營造濃厚人才留用氛圍。
完善政策體系。制定出臺《南安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南安市“海納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計劃(2013—2017年)》等一攬子文件,每年配套1000萬元人才工作專項資金,從平臺建設、科研津貼、生活補助等多方面,為人才創業創新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2011年以來,共有63個人才工作項目獲得1529萬元專項資金支持,發放各類津補貼760多萬元。
注重服務保障。實施人才工作特派員制度,選派20名干部掛鉤聯系100家企業。分行業、分層次舉辦人才工作專題座談會,為各類人才提供溝通平臺。設立人才服務窗口、人才服務大廳和人才公共服務平臺,實行“高級人才工作證”制度,在市直醫院設立高層次人才就醫“綠色通道”,為高級人才提供方便。
營造宜居環境。加快城市更新建設,將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有機結合,同步推進文教、商務、金融、會展等功能區規劃建設,讓各類人才在南安工作舒心舒適。注重改善居住條件,投資建設人才公寓39965平方米,以廉(公)租房形式提供給各類人才居住。加強生態環境建設,進一步加大水土流失治理、造林綠化、節能減排等方面工作力度。2012年,南安市在全省率先通過國家生態市考核驗收,首次榮膺中國宜居宜業典范市、省級文明城市稱號,入選首批省級生態市試點行列,為人才營造一個舒適宜居的工作、生活環境。(記者 邱和軍 通訊員 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