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封閉式維護與提升,晉江梧林傳統(tǒng)村落的熱門游覽點——朝東樓,近日以全新面貌正式對外開放。這座素有“最美爛尾樓”之稱的歷史建筑,通過全新的展陳設計與沉浸式體驗,生動呈現(xiàn)了梧林華僑的鄉(xiāng)愁故事與家國情懷。
近日,記者走進朝東樓內看到,以“僑史鉤沉”與“家國情懷”為主題的四個村史展廳錯落分布,系統(tǒng)梳理了梧林傳統(tǒng)村落的起源、華僑遠渡南洋奮斗的歷程及他們支持祖國抗戰(zhàn)的感人事跡。重新編排的展板配合部分實物展出,令人耳目一新,吸引不少游客駐足細覽。不遠處的三個沉浸式情景展廳一字排開,生動再現(xiàn)了僑批文化、南洋街景與華僑生活場景等內容,讓參觀者仿佛身臨其境。
“沒想到一座‘未完工’的建筑,竟承載著如此厚重的歷史。”來自廣東的游客陳婉瑜在參觀后感慨道,“站在情景展廳中,觀看抗戰(zhàn)時期梧林華僑捐資救國的故事,仿佛穿越回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深受觸動。”她的女兒則對樓棟建筑細節(jié)充滿濃厚興趣:“水泥柱子上的雕花和獅子雖然沒有顏色,但都好漂亮,像歐洲古堡。”
作為村里建起的第一座鋼筋水泥建筑,朝東樓有著精致外觀,內部卻為“毛坯”,因此也被大家稱作“最美爛尾樓”。該樓由梧林華僑蔡咸斜于1930年出資興建,其長子蔡懷真負責工程營造。據(jù)晉江文史研究者粘良圖介紹,蔡咸斜父子對朝東樓的建造極為講究,不僅聘請西班牙建筑師繪制圖紙,還特地從上海請來工程師和專業(yè)施工隊,“鋼筋、水泥、木材等所有建材均從海外進口。”
梧林項目辦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朝東樓的維護升級,不僅對村落歷史故事進行重新梳理,并新增沉浸式情景展廳,旨在更加生動、豐富地展現(xiàn)梧林故事,讓市民游客更好地感受梧林傳統(tǒng)村落的文化底蘊與家國情懷。
(記者 許金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探訪城鄉(xiāng)融合的永春之路:新韻·新事·新風2025-10-21
挖掘泉州的鄉(xiāng)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