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福建晉江隊先后斬獲2025年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總決賽、中國文明鄉風大會“村BA”群眾體育交流活動冠軍。街巷間的陣陣歡呼,既是為榮譽喝彩,更是對鄉村文明新風的集體共鳴。
從“村BA”拼搏到移風易俗變革,再到文明實踐鋪展,晉江正以多元實踐繪就文明鄉風新圖景。
籃球為媒:“村BA”激活鄉村文明新活力
在晉江,籃球早已嵌入鄉村生活。傍晚的村頭球場,老人觀賽閑聊、年輕人競技、孩子模仿運球,曾經的牌桌酒桌漸被球場吶喊取代。
“以前飯后喝酒打牌,現在打球看比賽,身體好了,鄰里矛盾也少了。”英林鎮東埔村民吳老伯的話道出普遍心聲。
晉江素有“籃球之鄉”美譽,籃球運動普及超百年。目前全市有籃球場地1000多個,遍布各村居,每年民間籃球賽超1000場次,“幾乎村村有籃球隊,天天有籃球看”。2023年7—9月,福建省及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東南賽區比賽落戶晉江。2024年11月,大地流彩·2024全國鄉村籃球(村BA)文化展演活動在晉江舉辦。全民體育熱潮重塑鄉村精神面貌,將晉江人“愛拼敢贏”精神延伸至田間地頭、工廠車間。

東石蕭下村籃球邀請賽
晉江的鄉村籃球賽事根植于傳統之中,又倡導移風易俗、展現新時代新風貌。如英林鎮東埔村“金榜杯”,是為了慶祝學子題名;新塘街道后庫社區通過舉辦“移風易俗杯”籃球邀請賽,倡導健康、文明過節;東石蕭下村連續多屆“昭福圣公杯”拉近鄰里距離;永和西坑籃球賽替代普渡日舊俗……賽事不僅增進村際交流與情感認同,更激發了文明新風尚。
賽事籌備中,群眾共建熱潮盡顯文明溫度:村民主動化身志愿者參與車輛引導、秩序維護,自發籌款捐物近百萬元用于賽場修繕與賽事籌辦,還在主街道、村口設主題廣告牌,互助團結的文明鄉風愈發濃郁。
破立并舉:移風易俗繪就鄉村文明底色
聚焦“村BA”賽事全過程,晉江加強移風易俗宣傳引導,讓健康、文明過節的理念隨賽事熱度深入人心,逐步轉化為村民的自覺行動。多年來,通過制度創新與典型引領,晉江大力推動閩南傳統“普渡日”轉型——用籃球賽替代喝酒打牌舊俗,引入多元元素將其變為“文體活動日”“志愿服務日”“慈善日”等,“婚事新辦、喪事簡辦”蔚然成風。
近段時間,池店鎮東山村旅菲華僑林瓊珠借長孫十六歲生日捐善款,陳埭鎮洋埭村鄉賢林德深伉儷、福建恒安集團原常務副總裁張時跑借孫輩婚禮分別捐800萬元、500萬元,永和鎮老人林時坤子女遵遺愿簡辦喪事捐120萬元公益款……這些暖心案例悄然扭轉風氣,讓“比排場、講闊氣”的舊觀念逐漸淡化,“獻愛心、做公益”的新追求成為主流。截至今年上半年,晉江市慈善總會累計募集民俗捐資達21.9億元。
今年下半年,2024年度全國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名單公布,晉江磁灶鎮“推動移風易俗倡導文明鄉風”志愿服務項目入選“最佳志愿服務項目”。此前,磁灶鎮婚喪大操大辦、高價彩禮等陋習盛行,加重村民負擔,阻礙精神文明建設。項目啟動后,上千名志愿者通過入戶宣傳、文化植入,推動“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
磁灶鎮還創新舉措強化成效:編排移風易俗主題小品、相聲演出超80場,吸引8000多人次觀看;開展新媒體知識競賽,2萬多人次參與;推出“紅白事新風服務”,組建專業隊伍指導簡約辦事;設立“文明積分卡”,積分可兌換生活用品。近年,磁灶鎮紅白事大操大辦現象減少約60%,禮金數額降低48%。同時,評選“移風易俗示范家庭”,推動工作從“要我做”變為“我要做”。

“移風易俗進萬家”主題宣傳活動
晉江亦從全市層面持續發力,加強宣傳教育與綜合治理,整治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問題,開展殯葬移風易俗專項行動,依托各類陣地開展“移風易俗進萬家”活動,實行動態監測通報制度,推動399個村(社區)修訂移風易俗村規民約,發揮紅白理事會作用,減輕群眾經濟與心理負擔。
立體共建:多維發力筑牢文明鄉村根基
在“村BA”與移風易俗基礎上,晉江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核心,通過環境整治、文化傳承、志愿服務多維發力,構建鄉風文明立體培育體系。今年,晉江磁灶大埔村、內坑鎮砌坑村獲評第七屆全國文明村,便是典型縮影。
人居環境蝶變為文明鄉風筑牢根基。大埔村近年投入1200余萬元推進“村容提升工程”,建成4處休閑公園、3個生態停車場、2個村級公園、5處街頭小景,新增綠化5000多平方米,實現“出門見綠、移步見景”。這樣的變化在晉江鄉村隨處可見:垃圾死角變口袋公園、閑置空地改健身廣場,整潔村容潛移默化培育村民文明習慣。
文化傳承為文明鄉風鑄魂。砌坑村深挖革命老區紅色內涵,串聯紅色教育基地、非遺文創館打造紅色文化體驗路線,推出校本課程,年接待研學團隊約1.2萬人次。晉江各村居普遍組建南音社、舞龍隊等文化社團,定期開展“我們的節日”活動,不少村莊還設鄉愁記憶館,讓村民在尋根中增強認同感,為文明注入文化底蘊。

英林湖尾村舉行剝海蠣比賽
志愿服務讓文明鄉風更有溫度。晉江構建“陣地+隊伍+活動”三位一體文明實踐體系,所有村(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活動。如砌坑村組建網格管理、鄉賢賦能、志愿服務3支隊伍,“銀發宣講團”“巾幗志愿服務隊”“長者食堂”等服務遍地開花,結合志愿服務積分兌換制度,有效激發村民參與熱情。
從“村BA”熱血到婚喪新風,從整潔村容到溫暖服務,晉江鄉風文明正實現從“盆景”到“風景”的跨越。全國“村BA”冠軍或許是最亮眼的標簽,但文明鄉風建設的真正成效,更藏在村民舒展的笑容里、鄰里間和睦的相處中,以及大家對文明風尚的自覺踐行里——這些日常點滴,正讓現代文明理念在晉江鄉村深深扎根、持續生長。
(記者 沈茜 秦越 陳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