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國慶假期,當眾多文旅宣傳片還在傳統賽道上競相比拼景點壯觀度與歷史厚度時,泉州文旅另辟蹊徑,以一部“反套路”的宣傳片成功“出圈”——《來泉州,先拖鞋》宣傳片一經推出,迅速“引爆”社交平臺,收獲超十萬的轉發量。這背后,“來泉州,先‘拖’鞋”這一核心概念,精準戳中了當代人對松弛感旅行的向往,成為網友熱議焦點。
這股熱度并未隨著假期結束而消退,至今仍在持續發酵。網友們對該宣傳片贊譽有加,紛紛稱贊其創意十足、松弛感拉滿。同時,也有不少網友打趣道:“不像文旅片,更像拖鞋廣告。”
宣傳片中出現的、類似古厝紅磚的拖鞋更是圈粉無數,網友紛紛喊話泉州文旅送拖鞋。據悉,該拖鞋由福建家家樂鞋業提供。為滿足網友心愿,國慶期間,海絲泉州文旅之聲聯合該企業送出上萬份“漫游好禮”——融入泉州古厝紅磚配色的拖鞋及配套鑰匙扣文創。

福建家家樂鞋業正來自“中國鞋都·拖鞋名鎮”——晉江市內坑鎮。
作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內坑鎮拖鞋產業歷經40余年發展,已從“一粒料米”延伸出一條完整的全產業鏈,涵蓋設計研發、設備制造、原輔材料加工、成品生產、物流銷售等環節,上下游企業近2000家,年產拖鞋超10億雙,全產業鏈產值超300億元。在這里,半小時可配齊一雙拖鞋的全部配件,產品遠銷歐美、非洲、中東等地,更有著“世界每8人就有1人穿內坑拖鞋”的行業美譽。
如此規模的產業,離不開“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模式支撐。2024年5月30日,晉江市拖鞋行業協會成立,晉江拖鞋產業有了專屬的行業組織,有效引領拖鞋企業在抱團發展中壯大規模、轉型升級,提升全市拖鞋行業整體競爭力和對外話語權,持續擦亮“內坑拖鞋”區域品牌。
與此同時,在政府牽頭、協會組織下,晉江拖鞋企業頻繁亮相各大行業展會。在跨境電商交易會、鞋(體)博會等展會上,晉江企業的拖鞋專區總是客商云集,合作洽談場面十分火熱。
依靠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提質增效與原創設計能力,近日,泉州巨創鞋業與森馬、德爾惠、奧康、意爾康等知名品牌在產品營銷上達成合作。
對拖鞋企業而言,在行業同質化嚴重、利潤空間壓縮的當下,數字化轉型早已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關系到能否站穩市場、持續發展的“生存必需”。巨創鞋業負責人張志威表示,傳統模式下,下單、原材料確認等環節易出錯,從而造成成本浪費,“企業自去年初便啟動數字化轉型,現已進入上下游整合階段,并聯合科研企業研發AI應用。”如今,走進巨創鞋業生產車間,料框上的“派工單”二維碼可追溯全流程,生產數據精準度與生產效率顯著提升。
此外,借“互聯網+”的東風,內坑拖鞋產業不斷拓寬銷路,構建起完善的產供銷體系。在內坑鎮黎山村,“年產拖鞋可繞地球數圈”,半小時便能完成從EVA發泡到成品的配件采購。近日,該村黨總支書記張蓬杰聯合抖音網紅“海溪書記”“劉汶汶”拍攝短視頻,通過互聯網平臺宣傳推介家鄉產業,“我們計劃在明年三四月舉辦拖鞋節,通過直播帶貨拓寬企業銷路,讓內坑拖鞋成為鄉村振興交流的橋梁。”
從文旅宣傳片里的生活符號,到走向世界的產業標桿,內坑拖鞋串聯起文化與經濟的雙重價值。如今的內坑鎮,正以高端化、數智化、線上化轉型為路徑,向產城融合的品質新城邁進,續寫“中國拖鞋名鎮”新篇。
(記者陳心心董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