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核》視效總監劉志平:中國沒有做過機甲么?做過,我們也參與過像《環太平洋》和《變形金剛》這樣的美國大片,因為那些不是我們中國原創的,但可以說中國國內的制作水平已經積累到了可以開始制作一部原創機甲視效影片的程度了。《星核》為什么這么短的時間就引起了影迷極大的興趣,就因為它和好萊塢大片不同的地方就是,它是中國自己原創的,劇本故事、設定、概念等等都屬于我們自己。
中國原創不等同于我們不需要借鑒,中美的差距客觀存在,所以我們要去學習,學他們發展了那么多年積累的方法,學他們的制作經驗。怎么精益求精,讓影迷看到我們的誠意?舉一個很小的例子,《星核》會不斷測試機甲的動作規律,我們不是簡單的造一個像機器人外形的設計出來就完事了,我們是要在所有的細節在雕琢的,就講機甲的設計,這背后我們研究了大量的機械工程學原理,有工業機械原理支撐這個設計,觀眾才不會覺得影片當中的東西不可信。形體協調、機甲重量,以及機甲在不同環境中發生的變化,都是我們在前期設計時考慮課題。
電子騎士:機器人、機甲,不是簡單拼一拼,像劉總監說的,形體協調,機甲重量,和環境變化的結合,把技術研究透,用電影來展現,這就非常好玩。中國導演編劇和特效結合越緊密,那么發揮就會越好。
重特效還是重故事?
電子騎士:好幾位嘉賓是特效出身,他們的思路不是從故事出發,可能這是科幻電影不一樣的地方?特效和項目之間的關系,好片子不在于特效有多少,可能制作的經驗和故事本身更重要,張導分享一下感受心得?
張番番:我贊同他說的,特效是為內容服務,把持住這一點,才是在目前這個狀況下,讓電影發展的方向。而不是為了特效而特效。我們要學習要借鑒要參考,終歸是為了我們的內容來服務。我做三體時,一開始是參考來參考去,但后來就不再去考慮了。一切的一切就是內容,一切的一切就是故事核心,為什么老外喜歡三體,也是故事核心,它極其體現中國的思維核心,解決外星人入侵,不是外國人方式,不是歐美人方式,就是中國人方式,非常中國化典型。傳遞的是內容信息,不是特效信息。
王駿:內容為王,最關鍵的地方是導演想講一個什么故事,我通過影片想傳達什么樣的情感,這才是最吸引人的。把《星際穿越》科幻的外皮剝掉,它講的就是一段父女的情感。一個電影項目怎么說服大家,不是光說我要做個機甲,特效很牛逼,還是要落到這個故事本身,它傳遞了什么情感,我這個創意對觀眾來說有感覺、抓心。所有特效都是圍繞這個故事來建構,就像之前張導說的。好萊塢的特效發展到現在,就是讓人感覺不到特效的存在,去看科幻,觀眾認為科幻的世界是真實的。
張番番:現在是想象力的局限,不是制作力的局限,科技力量對電影支撐完全夠用。當我們想象一個場景時,可能也會受制于錢和時間,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導致想法無法實現。可以稍微降低要求,但依舊需要這樣的場景來表現。不能用不吻合情節的特效來表現這個場面。沒有不能實現的特效,看的是,它是不是滿足我們敘事的要求。
科幻電影顛覆工業流程
電子騎士:王駿之前提到,科幻電影,恰恰是檢驗整個電影生產流程的,在其他類型電影中,流程可能弱化,但是科幻不能絲毫差在流程。非得每個環節都很規范,才能走下去。科幻電影對中國電影產業的作用以此可見。在科幻中,每個人都可能是編劇,不是一個人在編劇,而是每個環節上,每個特效人員都是科幻創作的藝術家,全員參與,甚至會反推劇情,換一個思路。
電子騎士:美國電影美劇里,特效除了表現實拍做不到的,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省錢。本杰明巴頓,除了化妝外,大量背景是特效制作的,這比實景要省錢許多。
王駿:國內對片子的理解,特效做不了,前期偷懶了就交給了后期,這是很恐怖的事情。好萊塢會有個trailer\previz,讓大家提前看到影片的效果,這也是一種經驗證明有效的流程。我們米粒影業作為一家創意型公司,這方面有著一定的優勢,分鏡設計和故事版設計上有先天的基因。現在,正在把導演對科幻的思維帶出,規范流程,實現對創作的想法和點子的畫面的設計,使他更加嚴謹。在這個系統的體系當中,前期和后期就同樣的重要了。
結語:
好的科幻電影與好的科幻小說一樣,應該都能夠激起觀眾對宇宙、人自身、科技或者現實的某種思考,滿足你的求知和冒險欲望,讓你不再滿足于看到現實是這樣的,而去想些看似不著邊際的事情:如果現實變成另一種狀況,如果文明換一條道路發展,如果地球不是這樣的形態,如果過去可以改變……
中國科幻電影正像前幾年其他類型電影涌現的態勢一樣,開始迸發了,作為最前陣營當中的《三體》《星核》已經用實踐在探索這條道路,從論壇中可以看出片方的努力和誠意,預祝影片都能夠取得成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甜找出15個字是什么?漢字找茬王找字甜關卡2023-04-10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