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闊的場地內,一群頭戴VR設備的體驗者沉浸于虛擬世界:他們或小心踱步,或環顧四周,或抬手互動。這樣的場景,如今在商場、景區等地越來越常見——作為融合科技與娛樂的新業態,XR(擴展現實,是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混合現實等多種技術的統稱)大空間正悄然崛起,成為時下消費新熱點。
市場升溫帶動產業加速。在不久前舉行的2025世界VR(虛擬現實)產業大會上,XR大空間被列為產業“黑馬”。記者走訪了解到,廈門企業從內容、技術到線下運營多點發力,在這一新興賽道嶄露頭角。
技術突破,推動XR大空間快速發展
什么是XR大空間?業內人士解釋說,和傳統VR體驗相比,XR大空間核心特征在于“可移動性”,它突破了傳統VR只能“站在原地轉圈”或小范圍活動的局限,支持單人或多人同時在幾十甚至數百平方米的場地內自由行走、探索互動,實現真實動作與虛擬世界的精準同步,帶來更具臨場感的體驗。頭顯設備的輕便化、顯示清晰度的提升以及LBE(基于位置的娛樂)技術的迭代,讓XR大空間具備規模化落地的條件。
在廈門,已有《地球夢》《琴島奇遇》《秦潮覺醒》等多個XR大空間項目落地運營,內容覆蓋自然科普、歷史文化、科幻探險等領域,并融入商業綜合體、景區等場景,為市民和游客提供“穿越時空”的文化消費體驗。
積極轉型,瞄準親子科普市場
位于廈門軟件園的螞蟻特工是國內較早布局XR大空間領域的企業,擁有自主IP“地球夢”。創始人林志堅介紹,公司已打通從內容創作、技術集成到線下運營的全鏈路能力,目前在廈門、昆明等地開設了十多家XR大空間體驗店。
此前,螞蟻特工深耕VR、AR領域多年。談及轉型,林志堅表示,正是看到了XR大空間在消費端的巨大潛力,希望將團隊多年積累的技術和美術能力,落地于更具互動性、更有持續價值的線下場景。
轉型之初,團隊便將目標鎖定親子科普市場。“我們想讓孩子‘見所未見、去所未去、知所未知’。”林志堅說,XR大空間打破了物理空間的限制,“比如,能‘站’在太陽表面觀察它的結構,或‘潛入’深海看珊瑚生長,這些體驗在傳統課堂中難以實現。”
螞蟻特工逐步將業務拓展至科技館、博物館、景區等更具針對性的場景,目前已與杭州的博物館展開合作。
XR賦能,文旅有了新玩法
戴上頭顯,化身為鼓浪嶼“家庭音樂會”的主人公,在虛實交融的場景中,與好友攜手開啟守護琴島的探索之旅……今年8月至10月,在以快閃形式落地的鼓浪嶼元宇宙XR互動體驗館里,市民和游客借由廈門企業咪咕新空打造的XR大空間作品《琴島奇遇》,體驗了沉浸式文旅新玩法。
作為中國移動的元宇宙總部,咪咕新空近年在XR大空間領域亮點頻現。據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平臺+場地+IP”三位一體新模式,公司打造了元宇宙XR大空間核心產品 ——“咪咕未來空間”,并已推出多個行業標桿項目,如《無限The Infinite》太空XR大空間亞洲首展、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首個文旅大空間《琴島奇遇》、首個以布達拉宮為主題的“心愿同行·紀錄片《布達拉宮》VR大空間沉浸影像展”、敦煌傳奇洞窟220窟大空間《敦煌奇旅》等。
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咪咕新空將圍繞“百店計劃”,重點應用“一廳多內容”(多位用戶在同一場地,可以同時體驗不同內容)落地解決方案,加快市場布局。同時,積極拓展文博、文旅等商業場景,推動“文化+科技+商業”的深度融合。
我市文旅部門也主動把握XR大空間發展機遇,創新文旅玩法。比如,今年“五一”假期,市文旅局聯合文廣電影公司推出“VR大空間互動影院體驗季”,《登月奇旅》《一千零一夜》等多款主題場景,讓市民游客沉浸式探索科幻與童話世界,激發消費活力。
內容創新,是留住用戶的關鍵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涌入這一賽道,XR大空間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如何保持競爭力?林志堅認為,關鍵在內容。
“我們集開發、發行、運營于一體,能夠直接獲取用戶的使用反饋,快速迭代和優化產品內容。”林志堅介紹說,目前螞蟻特工規劃兩年內推出16套內容,每兩個月更新一次,“有新內容,才有復購率”。
他坦言,《地球夢》當前以次卡銷售為主,這恰恰說明消費者愿意為優質內容買單。“用戶愿意一次次回來,不是為了重復體驗同一個項目,而是希望看到新故事、新場景、新玩法。”在他看來,持續的內容創新能力,是留住用戶、構筑長期競爭優勢的關鍵。
(廈門日報記者 林露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