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冠軍張彬彬進行體育文明分享。
昨日,“體育薪火·文明續航”——廈門市體育文明課堂啟動儀式在翔安區東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拉開帷幕。市委文明辦、市體育局為推動體育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深度融合,在翔安區率先推出面向廣大基層群眾的“體育文明課堂”項目,以弘揚體育精神、普及體育文化、倡導文明觀賽行為等文明建設內容為核心,面向市民開展體育文明教育與實踐,推動市民文明素養與城市軟實力雙提升。
啟動儀式上,市委文明辦、市體育局為翔安區4個“體育文明課堂教學點”授牌,并為首批體育文明課堂指導員頒發聘書,為翔安區“體育文明課堂”文明實踐服務隊、翔安區體育文明網絡觀察隊授旗。以該項目為抓手,廈門將著力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體育+文明”示范模式,培育形成向上向善的體育文明新風尚。
在哪學
——以社區試點融合賽事舉辦
“體育文明課堂”將首先在翔安區窗東社區、鼓巖社區、歐厝社區、東園社區開展。近年來,翔安區不斷強化體育設施供給,社區15分鐘健身圈覆蓋率達到100%,為群眾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健身條件。首批選取的4個教學點均為體育設施較為完善、群眾體育基礎良好的社區,將為全市塑造獨具特色的體育文明作出示范。
以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依托,“體育文明課堂”推行“點單式”公益體育課程服務,靈活安排時間地點,把課堂開進球場、送到家門口,滿足群眾不同需求;同時結合各類重大賽事活動,在群眾性體育活動中嵌入文明倡導環節,以賽事熱潮激發文明自覺。
市委文明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在翔安試點社區取得經驗的基礎上,今后我市將逐步推廣“體育文明課堂”至各個村(居),以及校園、企業、機關、場館等重點區域,促進體育文明精神向各行業、各領域群體廣泛傳播,為廈門擦亮體育文明這條動人的城市風景線。
為何學
——以體育文明引領時代風貌
今年以來,廈門以榮獲全國文明城市“七連冠”為新起點,持續拓展精神文明建設領域,打造城市文明新高度。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廈門推動體育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使體育文明從競技賽場延伸至日常生活,推出“體育文明課堂”正是其中一項有益探索。
“體育文明課堂的要義,是挖掘體育運動中的規則、禮儀與精神內涵,將其轉化為可感、可學、可用的文明行為準則。”市委文明辦有關負責人表示,體育中蘊含的公平競爭、拼搏進取、團隊協作等精神,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通過“體育文明課堂”倡導崇尚健身、追求健康的文明生活風尚,鼓勵市民在參與體育鍛煉和競賽過程中,砥礪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精神品質,彰顯昂揚向上、奮發進取的時代風貌。
“體育文明課堂”不僅傳授“觀賽有禮、參與有序、互動有愛”的文明知識,更通過課程實踐、互動體驗、志愿實踐等方式,推動文明理念從知識層面向行為習慣轉化,引導市民成為文明城市建設參與者、共享者。
學什么
——以知識普及促進實踐養成
據市體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體育文明課堂”將以“價值內化、行為外化、多元融合”為導向,構建起“精神傳遞+知識普及+實踐養成”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融合了體育技能、文明禮儀與文化傳承三大元素,既涵蓋“四大球”和氣排球、功夫扇、太極拳、八段錦等市民喜聞樂見的運動技能培訓,又包含文明觀賽公約講解、體育精神宣講等重點模塊。
在精神內涵層面,深度挖掘體育運動中尊重規則、拼搏奮進的核心精神,通過案例講解、榜樣分享等方式,提升群眾認知;在知識普及層面,將賽場禮儀規范融入運動項目規則講解,宣傳《廈門市文明觀賽公約》,引導群眾在掌握體育技能的同時,明確文明準則,最終推動文明理念落地,讓群眾在生活場景中養成文明舉止。
負責授課的師資以轄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為主體,組建“體育文明課堂”文明實踐隊伍,同時聯動翔安區長跑協會、資深體育教師等專業力量,既保障體育技能教學的專業性,又豐富體育文明精神的社會傳播面。
特寫
世界冠軍張彬彬帶來“第一課”
昨日,“體育文明課堂”第一課在翔安東宅社區開講。2016年射擊世界杯總決賽女子50米步槍三姿冠軍、里約奧運會女子50米步槍三姿銀牌獲得者張彬彬回到家鄉翔安,分享了她對“體育文明”的思考與感悟。
張彬彬談到里約奧運會女子50米步槍三姿決賽的最后一槍,當她趴在靶位調整呼吸、指尖輕觸扳機時,整個場館驟然安靜,沒有嘈雜呼喊,沒有多余干擾,正是這份來自觀眾的“克制與尊重”,讓她沉下心完成最后一擊,取得優異成績。她說:“一場完整的體育賽事,離不開賽場內外的共同守護。運動員用‘尊重規則、拼到最后’詮釋體育精神,觀眾用‘不哄鬧、懂包容’傳遞文明溫度,兩者相互滋養、彼此成就,才構成了體育最動人的模樣。”
張彬彬呼吁觀眾客觀看待體育競技,做到文明觀賽。她說:“賽場上的對手并非‘敵人’,而是并肩成長的‘特殊伙伴’。他們的精彩發揮,是倒逼我們突破極限、打磨技藝的動力;他們的偶然失誤,是提醒我們保持謙遜、戒驕戒躁的警鐘。”她表示,除了比拼之外,體育更承載著永不言棄、敢于突破的精神力量,讓體育成為滋養品格、錘煉意志的土壤,這正是體育文明代代相傳的核心所在。
(文/廈門日報記者 衛琳圖/廈門日報記者 黃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