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5時許,30名孩子放學后,不約而同直奔位于老虎城四樓的中華街道文安社區文化傳承基地,現場每人領取一本《講古通用教程》,興奮等待講古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講。孩子們參加的,是由思明區文化館聯合文安社區共同開展的“國家級非遺講古進社區培訓班”,昨日是開班第一課。
民立小學二年級學生林嘉佑一路小跑,搶坐在培訓室第一排。“我想學好講古,也站上舞臺表演。”在老城區長大的林嘉佑,喜歡講閩南話,對講古也十分感興趣。林嘉佑的媽媽倪女士說,嘉佑從小就對閩南文化感興趣,喜歡看歌仔戲、木偶戲和講古節目。這不,孩子喜歡,剛好又有專業的免費培訓,她相信孩子會認真學習,實現自己的夢想。
參加培訓的孩子最小6歲,最大10歲,分別來自文安小學、定安小學和民立小學。在昨日開班的第一課上,講古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邵鼎輝給孩子們講解講古表演藝術,講古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陳旭則介紹講古道具折扇的使用。老師們注重和孩子們互動,通過做小游戲,請孩子上臺表演,逗得孩子們哈哈大笑。
不同于寒暑假的集中培訓形式,本次培訓跟著校歷貫穿一學年,每周一固定上課,將持續至2026年7月中旬。
談及此次“合作辦班”,文安社區黨委書記洪林茜表示,與學校的合作將為非遺傳承注入源頭活水。此次培訓的30個名額“秒光”,說明孩子們感興趣,也反映家長們越來越重視閩南文化傳承。文安社區地處廈門老市區,閩南文化底蘊深厚,老城區講閩南話的氛圍也較濃厚。作為土生土長的老廈門人,她期待挖掘更多傳承非遺的好苗子。
這是思明區文化館首次攜手社區搭建培訓平臺。思明區文化館閩南文化生態保護負責人吳淑梅表示,希望通過扎根社區,開展系統、持續的教學,培養一批熱愛講古藝術、具備專業素養的傳承人才,推動閩南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據了解,培訓班將實行小班制教學,不僅讓學員掌握講古表演的精髓,也鼓勵他們創作故事。培訓教學還會與金榜講古場、百姓大舞臺-閩南曲藝匯等活動聯動,為學員提供舞臺表演展示機會,增強孩子們學習的自信心。培訓班還將面向周邊其他學校的孩子開放,以“社區+學校”聯動模式,讓非遺講古走近青少年,為非遺傳承注入活力。
?。◤B門日報記者 吳燕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門:助力視弱群體暢行 公交視弱輔助系統2025-10-16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