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在祖國76周年華誕即將來臨之際,由永春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精心策劃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精品路線系列公益探訪活動”第二期溫情啟幕。
本次活動以“文明實踐賀華誕公益探訪傳文脈”為主題,遴選了42名文明實踐“小志愿者”組成一支充滿朝氣的“小小探訪團”。活動當天,孩子們臉上都貼著鮮紅的國旗貼紙,手中揮舞著小國旗,循著“鄉愁故里 文脈桃源”文化精品線路,開啟了一次集紅色教育、非遺傳承與田園風光體驗于一體的文明實踐之旅,在沉浸式體驗中為祖國慶生、讓文脈賡續。

在花石社區沉浸式家國情懷教育基地,孩子們手中的小國旗與永春革命歷史紀念館的紅色文化元素相得益彰。在文明實踐公益講解員的引領下,大家駐足在承載厚重革命記憶的八斗書院舊址,認真聆聽著從1927年至1931年期間在這里發生的革命故事:從紅軍戰士深入群眾、幫鄉親們解決生活難題,到在艱苦環境中堅持開展革命工作;從革命前輩克服重重險阻,到始終堅守為人民謀幸福的理想信念……孩子們聽得格外專注,不時駐足凝視展區內的老照片、舊手稿,臉上的國旗貼紙在燈光下格外醒目。這段紅色之旅,讓革命精神與愛國情懷在孩子們心中深深扎根。

離開八斗書院,“小小探訪團”隨即來到全國首座以黨內政治生活為主題的體驗館——泉州市黨內政治生活體驗館。灰墻紅磚的閩南風格建筑前,鮮紅的黨徽與孩子們手中的小國旗交相輝映。在講解員帶領下,“小小探訪團”先在“我愛你中國”簽名墻前駐足,用手中的筆觸認真寫下對祖國的“告白詞”,一筆一畫都飽含孩子們對祖國的熱愛;在體驗館特設的“我和國旗同框”打卡點前,孩子們自覺排起了長隊,通過與國旗幸福合影,形成了一幅“我愛祖國”的生動畫面。“祝福祖國母親生日快樂!”參觀尾聲,孩子們齊聲高喊,這一清脆的祝福聲回蕩在體驗館上空,讓本次探訪活動更具愛國主義教育意義。

告別紅色印記厚重的教育基地,“小小探訪團”的腳步邁向了承載永春千年非遺記憶的永芳紙織畫社,在指尖的創作中傳承文脈、致敬祖國。紙織畫社內,一幅幅以紙為絲、以織為畫的獨特作品映入眼簾,永春紙織畫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們專為此次活動設計了“我愛你中國”、中國地圖等素材,悉心指導孩子們用手中的工具織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制作體驗過程中,孩子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以紙為絲、以手為梭”的不易,也感受到了傳統技藝里的匠心精神。最后,每位孩子手捧著自己制作的紙織畫作品,顯得格外珍惜與自豪,紛紛表示要成為永春紙織畫文化的“小推薦官”,把這項國家非遺技藝的魅力分享給更多人。

在充滿田園詩意的“十里桃源?卿園”旅游區,這里依托千畝稻田、千畝蔗園、千年渡口等“八千”特色資源,構建出如詩如畫的田園鄉村生活場景,堪稱永春山水畫卷中的“田園縮影”。孩子們沿著金黃稻田邊的蜿蜒小道前行,沿途濕地公園和成片稻田的好風光盡收眼底。講解員們帶著孩子們一路打卡古厝、稻田、農場舊址等鄉愁記憶點,孩子們不時發出贊嘆,“書本中描繪的愜意田園生活,變成了可觸摸、可回味的親身經歷。”

今后,永春縣將進一步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精品路線的宣傳教育作用,持續深化創新“文明實踐+愛國主義教育+文脈傳承”的活動模式,組織文明校園、文明單位、文明村鎮開展文化精品路線公益探訪活動,讓更多群眾在文明實踐中感悟家國情懷、傳承優秀文化。(鄭志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