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全國首個河湖類生態產品交易平臺啟動儀式暨平臺首例河湖生態產品交易項目簽約儀式在永春縣舉行。此舉標志著永春縣在河湖生態資源市場化、價值化、數字化運營探索中邁出關鍵一步,為全市、全省河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了良好示范。

儀式現場,該交易平臺正式啟動,首批12個河湖生態產品同步上線推介。平臺聚焦河湖生態產品產權交易核心需求,構建“展示—評估—規則—交易—公示”全流程電子化交易模式,既能規范產權流轉秩序,又能縮短競價周期、提高交易透明度,為河湖生態產品交易走向市場化、智能化、規范化提供了重要渠道載體。
當天,平臺首例河湖生態產品交易項目順利簽約落地。永春金禹水利有限公司以1200萬元競得永春縣桃溪水利建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所屬石鼓濕地公園的水利岸線設施15年使用經營權,后續將進行休閑旅游、露營基地、研學科普等生態文旅項目的開發運營。交易中明確了權屬邊界、特許經營內容及收益分配等關鍵事項,不僅為市場主體合規開發利用提供制度保障,也為后續河湖生態產品交易提供了可參考的案例范本。
“平臺的建立,能讓更多河湖生態產品得到展示,通過價值評估轉化為資本后,可反哺后期水利項目管養維護、水利設施建設,以及周邊美麗鄉村建設,讓群眾切實受益。”永春縣河長辦專職副主任張少堃表示。

儀式上,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專家還深入解讀《永春縣特定地域單元水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技術規范》,并以石鼓濕地公園為例,剖析水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科學框架,為此次首例交易成功落地提供了價值核算依據。“永春的技術核算規范,既落實了國家要求和技術標準,又緊密結合當地實際,這種特定地域單元的水生態產品核算規范,在全國尚屬首例。”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郭姝姝說。
值得關注的是,福建省(泉州)河湖生態產品交易服務中心、福建永春兩山價值實現咨詢服務公司、永春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產學研中心也于當天同步啟用,將為河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智庫服務與技術支撐。
此次平臺啟動與首例交易簽約,憑借全流程線上交易平臺及全鏈條服務保障體系,為“河湖生態資源”向“河湖生態資產”轉化、“河湖生態產品”向“河湖生態價值”轉變,提供了可復制推廣的“永春方案”。郭姝姝表示,“永春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條件,前期在河湖修復治理、幸福河湖建設等方面已有不少探索,此次平臺建立,能為全國其他地區河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實踐層面的指導。”(蘇榆軸 劉建城 林啟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