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閩南大地青山綠水間,洛江區羅溪鎮正以創新實踐書寫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晨光中的晉江東溪支流蜿蜒流淌,串聯起洪四村、后溪村等六個村莊的發展夢想。這里曾因資源分散陷入發展瓶頸,如今卻通過“黨建做媒”的跨村聯建模式,打破行政壁壘,實現村莊資源整合,繪就了一幅“組織強、產業興、治理優”的鄉村振興畫卷。

國企助推羅溪鎮鄉村振興共建活動。黃江淮 供圖
組織筑基:三級聯動激活“紅色引擎”
洛江區以黨建為統領,構建“區—鎮—村”三級賦能體系。羅溪鎮創新“鎮黨委—片區聯合黨委—村黨組織”模式,將東溪支流沿線6個村組建聯動發展片區,通過“四不變”原則(不打破區劃、不改變自治主體、不混淆資產產權、不干涉財務管理)實現資源整合。據了解,2024年該片區實施項目89個,爭取財政資金4400萬元,帶動社會資本2.4億元。馬甲鎮永安村、祈山村、杏川村3個村按照“統一領導、獨立運行、協力共進”原則,成立永祈杏組團村黨總支,建立健全組團村黨總支輪流議事、聯席會議、信息公開、考核激勵等工作制度。全區層面同步推進“頭雁賦能”行動,選派12名村干部異地掛職,儲備后備干部260人,整頓5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解決突出問題14個,夯實鄉村振興組織基礎。

跨縣域聯學共建活動。黃江淮 供圖
產業聯興:從“單點突破”到“全域共富”
羅溪鎮六村依托“規劃聯編、項目統管”機制,形成農文旅融合示范帶:洪四村紅色研學、新東村酸米粉工坊、雙溪村親水露營等差異化發展,26宗古厝活化修繕塑造“一溪三區八景”景觀,帶動品牌增值與村民增收。河市鎮依托東溪流域的生態旅游資源,串聯沿線5個村、6個景點打造“田園黨建綜合體”,通過黨建聯盟帶動旅游聯盟,串聯村、企融合發展,充分釋放生態紅利,培育旅游新業態,實現“一村一景”向“串珠成鏈”升級。洛江區深入推行“紅色合伙人”機制,推廣“黨組織+龍頭企業+合作社+村民”模式,如虹山鄉“鄉村合伙人”制度促進村財增收超百萬;馬甲鎮蔡內村“紅賢興鄉”行動籌資3000萬元推動民生項目。全區建立“村級申報+鎮級論證+區級聯審”機制,指導13個薄弱村策劃增收項目,鄉村振興創新創業大賽落地15個優質項目。
治理協同:從“邊界分明”到“共建共享”
羅溪鎮創新“1+1+S”黨建同心圓機制,聯合泉港區、莆田仙游縣打造全省首個跨縣域“黨建+”聯域鄰里中心,實現治安聯防、糾紛聯調。虹山鄉發揮全域旅游工作領導小組“中樞大腦”牽引作用,以黨群工作隊制度破題,通過25個黨群圓桌協商會與5個紅色鄉賢參事會,實現“黨政決策有抓手、鄉賢建言有平臺、群眾參與有渠道”的良性互動。
全區選派18名駐村干部蹲點幫扶,通過“四比四看”活動激發干事合力,鄉村能人庫吸納4235人,推動民生糾紛調解、文化共建等實務落地。“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洛江區以羅溪鎮跨村聯建為縮影,通過組織賦能、產業聯動、治理協同,奏響鄉村振興“大合唱”,未來將持續深化機制創新,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