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獲悉,今年來,鯉城圍繞“增綠、添彩、共享”持續發力,深入實施“綠滿泉城”三年行動,推動一批批綠化工程落地見效,讓“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美好愿景逐步照進現實,持續刷新城市的生態顏值與宜居品質。


“微空間”承載“大民生”。位于金鯉大道的B—198古榕樹口袋公園,以一株約167年樹齡古榕樹為核心景觀,通過整治提升周邊環境,并鋪設植草磚,搭配種植馬尼拉草、非洲小百合、翠蘆莉等植物,營造出層次豐富、色彩和諧的城市綠地。原有的墻體則被改造為特色景觀墻,成為一處兼具生態韻味與文化內涵的街角亮點。


而在浮橋街道金浦社區,曾經的閑置空地煥然一新,變身為以開闊草坪為主、配備健身器材的社區口袋公園,成為居民家門口的休閑健身好去處。這些“見縫插綠”的“微更新”,讓城市的邊角地煥發新生,成為市民觸手可及的“小確幸”。據悉,今年,鯉城已完成2處口袋公園、5處立體綠化建設,“轉角遇見美”正逐漸成為城市生活的常態。
  
在推進“小而精”項目的同時,鯉城也著力打造規模更大、功能更全的重點綠化工程,為城市生態持續注入活力。其中,鯉城江濱南岸體育及配套工程建設項目自今年1月開工以來,現已基本完成商業街區藝術集裝箱安裝,正全力推進堤防空廂改造和室外地面鋪裝,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項目效果圖
該項目以晉江南岸為基底,致力于打造集“生態修復、濕地游覽、戶外體驗、活力運動、田園研學”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生態新門戶。項目建成后,將有助于提升晉江南岸城市形象,完善江南新區城市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居住品質。

綠色的生命力不僅在于“新建”,更在于“守護”。去年來,全區185株古樹名木納入智慧管理系統,通過每月全覆蓋巡查和動態化管護,筑牢古樹保護屏障,讓厚重的歷史與盎然的綠意一同延續。
從星星點點的口袋公園,到綿延不斷的濱水綠廊,再到精心守護的古樹名木,鯉城的城市“綠脈”正悄然生長蔓延、交織成網。接下來,鯉城將不斷加密城市綠網,持續提升綠化品質,打造“城在園中,人在景中”的宜居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