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溪縣首批30名文化特派員正式奔赴鄉村一線,分赴30個村(社區)開展“一對一”派駐服務。此舉標志著市、縣兩級推動文化人才下沉、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進入實質性運行階段。
落實“1+2+3+N”
系列工作任務
繁榮的鄉村文化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鑄魂工程”。在城廂鎮經兜村,縣文化特派員、縣委宣傳部意識形態工作股股長林雅詩到崗后立即投入工作,與鎮村干部座談交流,并實地走訪獅淵記憶館、楓下書院、蓮花乾宗祠書院等文化場所。“經兜村既有歷史悠久的孫氏祠堂,也有楓下書院、獅淵記憶館等文化地標,文化氛圍非常濃厚。”林雅詩告訴記者,無論是獅淵記憶館的文物、圖片、音視頻,還是楓下書院的瑯瑯書聲,都全面、生動地展示經兜村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是經兜村深厚文化底蘊的體現。
“我一直覺得文化振興的核心關鍵還是要讓文化‘活’起來、‘用’起來。”作為一名基層宣傳工作者,林雅詩表示,將重點推動宗祠書院的運營管理,通過常態化開展理論宣講、技能培訓及文體活動,將其打造為群眾“想來、愛來、常來”的文化家園,不斷提升村民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據悉,安溪縣文化特派員須落實“1+2+3+N”系列工作任務,即掛包1個行政村,拓展文化大禮堂和文化特派員工作室2處陣地,結對文化帶頭人、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鄉村致富能人3類對象,開展多項文化志愿服務。每季度至少舉辦一場文化活動,并重點策劃推動一個年度文化項目,確保資源下沉、項目落地、實效突出。
為鄉村振興注入
持續文化動力
文化特派員制度旨在通過專業人才派駐,破解基層文化資源不足、服務不精準等難題。在虎邱鎮湖坵村,來自華僑職校、縣音樂舞蹈家協會副會長的文化特派員林毅堅,憑借30多年文藝創作與教育經驗,在蓋洋書院為孩子們生動講解閩南俗語,傳遞閩南地方文化。“我將充分發揮文藝專長,精準導入文化服務,助推文旅融合。”
林毅堅表示,將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身文藝特長,聯動縣文聯、縣知聯會等資源,精準導入文化服務,深入推動湖坵村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
據了解,本次選派的首批30名文化特派員均為具備較高文化素養與專業特長的骨干人才??h委宣傳部文改股股長王智明介紹,該項目以兩年為一個周期,文化特派員通過結對幫扶的形式,配合所在鄉鎮、村(社區)做好政策理論宣講、指導建設文化禮堂、挖掘地方文化資源、指導文化產業發展、培養宣傳文化人才、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等工作,并根據自身特長和所掌握資源,重點策劃生成一個文化項目,通過資源整合、要素導入、科技創新,實現“集聚一批人才、帶動一個產業、輻射一片區域”等目標,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推動全縣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
王智明表示,下一步,安溪縣將依托“黨建+”鄰里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平臺,聯動“三茶統籌”宣講團等力量,持續加強文化陣地建設與活動創新,進一步推動文化特派員深耕基層、賦能鄉村,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文化動力。(融媒體記者 李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