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正如法國葡萄酒一樣,安溪鐵觀音也講究風土,不同的產區地理環境都會賦予茶葉獨特的“基因”。
在虎邱鎮石山村,這里的安溪鐵觀音茶樹扎根于巖石縫隙中,孕育出獨一無二的“石山韻”。這種融合了礦物質氣息與觀音韻的茶香,不僅是承載著歷史的記憶,還吸引了西安一尋茶小組駐留參與電商平臺與文化傳播,助力小山村茶葉綻放新活力。

石山村一隅
巖縫生綠,技藝傳承守護“石山韻”
石山村坐落于蜈蚣山南麓,與安溪鐵觀音發源地西坪鎮同屬一脈山系。驅車駛入石山村,層層疊疊的梯田茶園映入眼簾。茶農們巧妙利用巖石間的每一寸土地,將茶樹栽種其中,形成“巖縫生綠”的獨特生態景觀。
漫步村中,只見山勢雄偉,巖石隨處可見。“村中巖石以富含礦物的云母花崗巖為主,茶樹為了汲取養分,必須深深扎入石縫,甚至‘咬’住巖石生長。”該村黨支部書記高寶生介紹,這種特殊的生長環境,使得茶葉積累了豐富的礦物質,形成“巖味”濃郁的觀音韻。

石縫里長出的“石山韻”
“石山韻”茶葉深受茶客喜愛。高寶生回憶,1980年,時任國務院總理華國鋒訪日時,特意指定攜帶5公斤安溪鐵觀音,其中一半就來自石山村。40多年來,“石山韻”鐵觀音持續供應廈門集美利安茶廠、西坪梅記茶莊,并出口海外市場。如今,盡管該村茶園面積僅約30畝,年產量4200公斤,但其茶葉品質始終是當地茶農的自豪所在。
在有著20多年制茶經驗的茶農高炳燦家中,記者有幸品嘗到了地道的石山村茶葉。茶湯入口,那股獨特的“巖石氣息”在口中久久不散。“石山村的茶葉香氣濃郁高揚,滋味醇厚,口感醇和順滑,回甘尤為持久,‘巖味’觀音韻獨具特色。”高炳燦認為,“石山韻”一直傳承至今,已成為石山村茶葉最顯著的標志。
“石山韻”的傳承,離不開石山村對制茶技藝的深耕。近年來,村里積極搭建學習交流平臺,邀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魏月德、中國制茶大師溫文溪等專家開展技術指導,推動茶園生態化改造與工藝提升。同時,鼓勵老茶農通過“傳幫帶”的方式,將手工制茶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一代。
2016年,該村成立石山村茶葉專業合作社,創新“合作社+農戶”模式,對茶葉進行統一收購、加工和銷售。這一舉措成效顯著,帶動茶農年均增收超過2萬元。合作社還通過“以點代收”機制,將茶葉銷售到全國各地,讓更多人能夠品嘗到這源自巖縫的獨特茶香。
“直播+文旅”,原產地綻放新活力
進入2025年,“石山韻”鐵觀音吸引了來自抖音平臺的尋茶小葉工作室。她們在該村開啟“直播+文旅”的創新探索。

茶農與尋茶小葉團隊講解石山茶故事
“喝一口石山村的茶葉,香氣長留舌根、回味持久延長。即便沖泡七八次,茶香依舊濃郁……”在石山村“大茶園”里,尋茶小葉工作室主理人葉子一邊沖泡茶葉,一邊熱情介紹“石山韻”的特點,吸引了眾多網友關注,大家紛紛索要購買鏈接。
葉子來自西安,已有五年的茶葉電商從業經驗。“無意中喝到這里的安溪鐵觀音,滋味很是特別。”一次偶然的品飲,讓她與石山村茶葉結下不解之緣。經過實地考察,葉子發現石山村不僅茶葉品質卓越,還擁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蘊和濃郁的“茶氣”。她說:“這正是我一直尋覓的高品質茶葉原產地。”
“團隊五月底進駐,六月正式開播。目前重點講好石山故事,傳播安溪鐵觀音歷史、制作工藝和沖泡知識,每天邀請當地老茶農一同品鑒‘石山韻’。”葉子介紹,團隊重走了該村的挑茶古道,并拍攝了《茶馬古道》探訪視頻,單條播放量突破200萬次,引發全國網友的廣泛關注。
葉子告訴記者,經過幾個月的探索,團隊已與村里高柴良、高炳全等茶農達成合作,將當地優質的高山茶、野生茶陸續上架電商平臺。今年秋茶上市時,還將舉辦直播專場,集中推介部分茶農的優質茶葉,助力茶農提高銷售單價和銷量。
更值得關注的是,尋茶小葉工作室正牽頭成立“婦女創業聯合會”,目前已有10余名女性加入。考慮到當地女性吃苦耐勞的特點,聯合會計劃開展短視頻拍攝、直播話術等培訓,幫助她們掌握電商技能。葉子表示:“未來我們將引入AI工具培訓,提高短視頻制作效率,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
從巖石縫中的幽幽茶香到直播間的人氣流量,石山村的“石山韻”始終未曾改變。這種扎根于土地的獨特風味,正憑借著對傳統技藝的堅守和現代傳播方式的創新,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正如高寶生所言:“只要茶樹還在石縫中生長,‘石山韻’就會一直傳承下去。”(融媒體記者 吳梅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探訪城鄉融合的永春之路:新韻·新事·新風2025-10-21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