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24日訊(通訊員 張柳娟 閩南網記者 柯嘉進 文/圖)近日,詔安縣彩霞小流域(二期)2025年度省級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正有序推進。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挖掘機、運輸車往來穿梭,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進行生態護岸的砌筑、機耕路面的平整;河道中,清淤設備轟鳴作響,清理著沉積的泥沙與障礙物;初具雛形的生態園內,技術人員正在規劃著未來的綠化布局......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正在官陂鎮徐徐展開。



據悉,該項目作為省級重點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總投資357.29萬元,旨在對區域內834公頃水土流失面積進行科學、系統、全面的綜合治理,并同步建設1.91公里安全生態水系,從根本上改善流域生態環境,構筑堅實的生態安全屏障,為官陂鎮乃至詔安縣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生態支撐,是提升區域生態環境、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惠民工程。項目綜合治理措施多樣,建設內容全面,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治理與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兩大部分。
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計劃實施封禁治理820公頃,通過設立封禁標志、實施圍欄保護、加強巡護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干擾,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促進灌草植被的自然萌發與生長,逐步提高森林覆蓋率,增強水源涵養功能。這種“近自然”的修復方式,成本低、效果持久,是恢復區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有效途徑;實施坡改梯工程14公頃,有效截短坡長、減緩徑流,使“三跑田”(跑水、跑肥、跑土)變為“三保田”,極大改善土地生產能力,為后續發展高優農業奠定堅實基礎;配套建設機耕道路1500米、排水溝1500米及蓄水池3口,共同構成了完善的田間基礎設施網絡,既滿足了農業機械化生產的需要,又解決了雨季排水不暢、旱季灌溉缺水的問題,實現了生態治理與農業生產的無縫銜接。
在安全生態水系建設方面,將新建生態護岸157米,增強河岸穩定性與生態功能;新建汀步2座,增添親水便民設施,方便了村民日常通行,又為人們親近自然、嬉戲游玩提供了安全有趣的場所,增添了鄉村河道的生活情趣與人文氣息;對1.65公里河道進行清淤清障,恢復河道行洪能力與水體活力,保障沿岸村莊農田安全。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項目還將建設一座水土保持生態園,集科普教育、生態示范與休閑觀光功能于一體,未來將成為周邊群眾休閑漫步、感受生態之美的好去處,更是面向中小學生和社會公眾開展生態環境教育、提升生態文明意識的生動課堂,實現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完美融合。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自項目開工建設以來,官陂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工作專班,全程跟蹤服務,及時協調解決建設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項目建設正按照既定時間表和路線圖穩步推進。施工現場,機耕路修筑、生態護岸砌筑以及生態園基礎建設等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河道清淤作業亦同步推進。各施工環節緊密銜接,確保了工程整體按計劃高效實施。

據介紹,下一步,官陂鎮將繼續秉持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緊盯目標任務,嚴把工程質量關、安全關和進度關,確保這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早日完美呈現,使其真正成為一條流淌著生態、承載著富裕、寄托著鄉愁的美麗流域,為描繪“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詔安宏偉藍圖貢獻更多的官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