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17日訊(通訊員 陳妍 林正義 閩南網記者 柯嘉進 文/圖)秋日清晨的陽光灑滿南靖田野,清脆的快板聲在和溪鎮鄉間響起——這支由鎮干部、村民組成的“習語靖聽·和溪鎮雨林曲宣講隊”,是南靖縣基層宣講隊伍的典型代表。自2023年成立以來,他們秉持“離群眾最近、說群眾最懂的話”原則,把講臺設在田間地頭、農家院落、集市廣場,用方言快板、三句半、民間故事等“沾泥土、帶露珠”的形式,將黨的政策、會議精神“包裝”成接地氣的小故事。

“一張板凳、一片樹蔭就能開講,就是要讓老百姓聽得懂、用得上。”宣講隊成員陳麗貞的話,道出了南靖縣所有基層宣講隊伍的初心。據統計,這支隊伍年均開展宣講十余場,代表作《禮贊黨的二十大,醉美和溪再出發》在南靖縣首屆“習語靖聽”基層宣講競演大賽中斬獲二等獎。而這樣的“百姓舞臺”,正遍布南靖縣12個鎮(園)的各個角落。
“這個宣講太實在了!以前看不懂的政策,聽他們用方言講解就明白,我們都愛湊過來聽。”和溪鎮群眾林細貞的反饋,印證了南靖縣“鄉土化宣講”的成效——讓政策理論從“文件上”走到“群眾心里”,正是全縣基層宣講隊伍的共同目標。
在南靖縣的宣傳矩陣中,除了“接地氣”的線下宣講隊伍,還有一批“懂網絡”的青年力量活躍在線上。和溪鎮“和溪少年家”團隊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這支由90后鎮干部組成的隊伍,手持相機以“基層視角”記錄縣域發展,成為南靖故事的“數字傳聲筒”。

“我們拍短視頻、vlog、工作日常,發在抖音、微信視頻號、小紅書上,既要讓外界看見和溪的山水美、產業興,也要讓群眾看懂政策、了解鎮里的工作。”團隊成員沈儀暉介紹,此前網友關注的電力改造問題,他們用“小劇場”形式拍攝解讀視頻,讓抽象政策變得直觀易懂。
從文旅推介到工作紀實,從鎮情解讀到民生服務——南靖縣各鎮(園)的青年宣傳宣講隊伍,正以“身在基層、心貼群眾”的獨特優勢,用青春視角捕捉縣域發展的鮮活細節,為南靖故事注入“泥土芬芳”與“青春活力”。
“線上發現熱點,線下深入解讀;線下收集需求,線上創新表達。”這是南靖縣構建宣傳矩陣的核心邏輯。在和溪鎮,“雨林曲宣講隊”與“和溪少年家”形成聯動:宣講隊在田間地頭收集的群眾疑問,成為青年團隊的創作素材;青年團隊在線上發現的熱點話題,由宣講隊線下開展針對性解讀,打破線上線下壁壘,實現“雙向奔赴”。
這種“兩支隊伍協同、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式,正逐步在南靖縣12個鎮(園)推廣——有的鎮結合茶文化組建“茶鄉宣講隊”,線上線下同步推廣茶產業政策;有的園聚焦工業園區,通過“企業宣講員+青年拍客”組合,打通政策服務企業的“最后一公里”。
“全縣12支鎮(園)宣講隊伍,各有特色卻目標一致:既要守住南靖的鄉土根,也要接上時代的脈搏,讓政策宣傳從‘單向輸出’變成‘群眾愛聽、青年愿傳’的家常話。”南靖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習語靖聽”特色宣講品牌建設,推動各鎮(園)宣講隊伍聯動協作,讓南靖的“好聲音”傳得更遠、更廣、更深入,為縣域高質量發展凝聚更強合力。